全球最大的風機制造商丹麥維斯塔斯公司方面表示,“國產化率70%政策的取消,對那些想要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風電設備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國內及合資企業的風機占新增份額76%之多,累計市場份額62%。華銳風電、金風科技[28.39 1.43%]和東方電氣[45.08 1.78%]這三大巨頭占有中國55% 的市場。
“隨著國外企業的大舉進場,中資獨大的局面將改變。”姜謙告訴記者,丹麥維斯塔斯、西班牙葛美薩、通用電氣、印度蘇司蘭等全球前幾位風力發電設備供應商極具競爭力,并且這些企業早已在中國布局。尤其是丹麥維斯塔斯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來到中國,部分在華產品國產化率高達90%,此前在天津還成立了研發中心。
還有分析師指出,一旦保護政策取消,那些掌握著較高研發技術或零部件制造能力極強的小規模風電外資公司也將會有機會在華試水。
“研發能力不足,正是大多數中國風電設備廠商的致命弱點。一些關鍵的核心技術,還需要到國外進口。”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鮑云樵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未來,70多家的風電設備制造商,至少會有20~30家不具備競爭力的企業,不是被大企業兼并就是自動退市。”姜謙告訴記者,這也符合政府對風電產業的設想,在3到5年內,培育幾家大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未來,無論競爭來自海外還是國內,新一輪的技術、價格競爭將在所難免。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認為,競爭的直接結果是價格下降,在符合一定標準的情況下,當然成本越低越好,這也是中國企業應該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