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

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
2009年奧巴馬政府頒布了《美國經濟恢復和再投資法案》,投資600多億美元把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技術、信息與能源技術集成的智能電網作為重點的投資領域。
歐盟已經明確把以新能源產業為主的“低碳經濟”視為一場“新的工業革命”,制定了一攬子的措施和計劃來推進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在歐盟不久前制定“環保型經濟”規劃中,專門撥出130億歐元用于“綠色能源”的發展。
日本政府早在1974年就頒布了《新能源開發法》之后陸續制定和頒布了《新能源引進大綱》、《關于新能源利用等的促進特別措施法》、《關于新能源利用等的促進基本方針》以及《新能源法》等來促進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2004年,德國政府最先出臺上網電價法,實施購電補償,根據不同的太陽能發電形式,給予為期20年不同等級的補貼,幾年后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場。
位于北京市和平西橋的鑒衡認證中心是一家專門從事風機技術認證的機構。春節剛過,這里已經一派繁忙景象。項目管理部經理趙玉忙碌地接待著一撥又一撥客戶。
“2007年開始有第一個機型來認證,2008年、2009年來認證的機型數量出現‘爆炸性’增長。現在看起來2010年我們的工作量還會猛增。”她告訴記者。
盡管醞釀已久的《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遲遲未揭開蓋頭,但卻擋不住投資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企業加快全國布局的腳步。由此帶來的新能源產業在2010年伊始,便呈現出風起云涌之勢。
去年,新能源產業被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消息,更是被業內人士看作是一系列政策紅利的開始。
“誰能在新能源戰略競爭中取得優勢,誰就可以在下一場產業革命中充當世界科技創新的‘領跑者’。”
在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看來,現在誰不知道新能源的戰略意義,那肯定是落伍了。新能源產業被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他認為是出于經濟、政治、外交大背景的考慮。
哥本哈根的針鋒相對似乎還在眼前。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環境污染……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帶來的弊端日益凸現,國家主席胡錦濤曾在一次講話中提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除了被動的改變,還有主動地選擇。“后金融危機時代”世界各國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新能源,作為經濟增長新引擎。
美國總統奧巴馬,甫一上任就拋出投資千億美元的“新能源計劃”。他有自己的如意算盤。美國新能源戰略被看作是世界能源革命的開始,其結果是新能源取代傳統化石能源的主導地位,由此催生經濟增長模式的重大轉變。與此相伴而來的,則可能是美國制定或主導制定各種相關國際性標準,而其他國家則面臨要達到或適應這些標準的壓力。
因此,有專家分析,美國的這一“大手筆”是為搶占未來經濟增長制高點的戰略安排。如此背景下,中國想要不陷入被動的局面,就必須盡早調整自己的能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