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海上風電啟動的元年,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副司長史立山明確表示,加快海上風電建設的條件已基本具備,海上風電將是今后風電發展的重點之一,現在已基本確定要在江蘇沿海選擇兩個近海風電項目和兩個灘涂風電項目,近海風電項目規模擬定30萬千瓦,灘涂風電擬定20萬千瓦。能源局準備將這100萬千瓦的四個項目同時對外招標,5月中旬已開始向企業發標,預計今年9月份舉行投標。此前國家能源局已向遼寧、河北、天津、上海、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市的有關部分下發通知,要求各地申報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
相對陸上風電的單機容量,海上風電更大,歐洲普遍采用3MW-5MW機型,技術難度更高。與陸上風電相比,海上風電項目成本高出2倍左右,上海東大橋風電的成本為每千瓦2.3萬元,但陸上風電每千瓦在7000-8000元左右,運輸吊裝費用大大提高了海上風電項目成本,同時,海上風電的維修往往需要船只或者直升機出海,維修成本也較高。
目前國內有能力量產3MW機型,并正式投入生產運營的公司僅有金風科技[21.36 -1.29%]和華銳風電,其他廠商多處于研發階段。海上風電對風機性能要求高,具有強大研發實力和海上風電運行經驗的風電設備商占據明顯的競爭優勢,在陸上風電競爭白熱化、兆瓦級風電單位價格持續下滑的背景下,海上風電為龍頭企業打開了一個新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上,大多數缺乏自主研發、依靠價格戰獲得市場的風機企業將被排除在外,海上風電的蛋糕只能由幾家實力強大的風機廠商分享,風電行業將出現強者愈強的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