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 李彤) 與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資源相比,風力發電技術時下發展較為成熟,且市場前景廣闊。但隨著風能產業的飛速發展,中國風電出現了"過熱"增長、并網尷尬等發展瓶頸。近日,在中國能源報與張北縣政府聯合主辦的“新能源產業基地發展與跨國企業CEO張北論壇”上,業內相關專家學者向記者介紹了中國風電產業目前的發展現狀。
2020年裝機3000萬kW的目標將提前十年實現
近年來中國的風電產業發展速度很快,隨著風電項目的紛紛上馬,追風逐電的“過熱”現象引起了業內廣泛關注。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介紹說,200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2010年風電發展目標為500萬kW,2020年為3000萬kW。實際上當年風電已經達到590萬kW。2008年3月公布的《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規劃》將2010年風電的目標增加一倍,即1000萬kW,但是當年實際又達到了1200萬kW。
他指出,累計裝機的增長率在2006年到2009年期間每年都超過100%,平均為113%,現在可以肯定2020年裝機3000萬kW的目標將提前十年實現。原來1995年提出要達到100萬kW風電裝機花了10年時間,而2009年內一年就新增了13個100萬kW。
就風電超規劃速度發展,施鵬飛坦言,中國企業的制造能力很強,且風能又是新興能源戰略產業。目前,中國有80多家企業在做整機,以每家生產能力按50萬kW/年計算(低于50萬kW沒有規模效益),得出的數字是4000萬kW/年,而去年全世界才有3800萬的新增裝機容量。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國風電設備產能過剩。
但他同時強調,產能過剩在這個階段是不可避免的,過剩總比不足要好。產能不足就沒有競爭和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的壓力,而產能轉變為產量也是很快的。施鵬飛認為,在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達到15%的承諾前提下,未來十年每年平均新增1200萬kW較為合適。
對于風電裝機容量與上網電量脫節的現象,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周原冰表示,盲目追求裝機容量,而不求實際上網電量的理念不掃除,對中國風電發展的前景是非常不利的。就風電企業“跑馬圈地”不求近期利益,而是搶資源占市場的現象,人民網網友也表示了憂慮,認為風電場建成就停產的現象也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
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細則未落實前 對電網企業沒有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