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瓦招標價年降千元
從2008年開始迄今,風電整機千瓦招標價基本以每年1000元的速度下降,行業平均利潤率只有3%-4%,隨著競爭的進一步加劇,那些無市場、無技術、無資本優勢的三無風機企業,被整合的命運將不可避免。
“華銳、金風帶頭一降價,我們不得不跟著降,現在的日子是越來越不好過了,利潤率只有三到四個點。”一家國內第二梯隊的風機企業負責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抱怨。
該負責人并不擔心企業今年盈利,而是擔心未來隨著整機招標價的進一步下降,如果再趕上鋼材價格走高,那么企業利潤將被進一步攤薄。
記者了解到,今年年初華能風電機組招標中,風機招標價已經降到了4500元/千瓦,而去年4月,張北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招標價為5400元/千瓦,再往前一年,2008年6月的招標價格則為6500元/千瓦。
每年將近1000元的降幅,給風機制造行業帶來的后果是,強者越強,弱者則面臨被淘汰兼并的命運。
據中國風能協會統計,2009年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和東方汽輪機繼續保持市場“三甲”的位置。2009年華銳新增裝機349.5萬千瓦,金風272.2萬千瓦,東汽203.5萬千瓦,三家企業合計825.2萬千瓦,占全國新增市場的59.7%,屬于第一梯隊。
排在第四位以后的企業新增裝機容量最高不到80萬千瓦,與前三家企業差距較大。新增裝機在10-80萬千瓦的有16家企業,這16家企業,只占我國新增市場的36.1%。市場份額從高到低依次是國電聯合動力、廣東明陽、維斯塔斯、湘電風能、GE、上海電氣、浙江運達等,屬于第二梯隊。
2009年新增裝機低于10萬千瓦的還有20多家企業,其中多數企業剛剛進入樣機試運行階段。這些企業合計裝機55.12萬千瓦,僅占全國新增市場的4%,屬于第三梯隊。
優勢企業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