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國際石油、天然氣展覽會目前正在挪威“石油之都”斯塔萬格舉行。雖然石油與天然氣是展會的主題,但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亦是展會上的另一重要議題。來自挪威一家著名能源與環境咨詢機構的高級顧問然旺26日在展會的論壇上做了題為《中國,下一個海上風力發電熱點》的演講,吸引了不少聽眾。
據中國風能協會以及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估算,在離海岸線100公里、中心高度100米的范圍內,每秒7米以上的風力給中國帶來的潛在發電能力為年均110萬億千瓦,與北海的風電資源相當。挪威能源與環境咨詢機構億空貝利的高級顧問然旺認為中國風電市場潛力巨大。
然旺說:“(中國)有海上風能資源,海風呼呼地吹著,而且海岸線非常長,(中國)對能源的需求巨大,這些都為促成海上風力發電提供了條件。海上風電時代已經到來,而且來得非常迅速。”
今年2月,中國第一座海上風電場示范工程,也是亞洲第一座大型海上風電場——上海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的34臺機組安裝完畢,隨后于6月全部實現并網發電,為40萬家庭提供用電。與此同時,國內首批海上風電項目特許權招標工作于5月正式啟動,標志著海上風電在中國的發展進入“加速期”。2010年因此在許多人眼中是中國海上風力發電元年。
不過,然旺指出,中國海上風電的發展面臨著挑戰。
然旺說:“一方面,中國的(海上)風電行業有很大的擴容潛力,能夠大規模采用新的解決方案;但另一方面,中國在這個領域缺乏相關的技術和經驗,而且也缺乏在海上進行大規模裝機的經驗。”
然旺認為,如何讓擁有技術優勢的國際競爭者同中國市場相融合,是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此外,然旺認為中國政府也需要盡快出臺鼓勵措施以促進海上風能這一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
然旺說:“中國政府現在正在研究設計制定相關的法律條文以及鼓勵措施,或許還有海上風電并網價格,這些都將是非常必要的,因為眼下要開展海上風力發電成本還是非常高的,所以,在政策層面還有一些工作要做。”
然旺說,挪威的企業應該盡早進入中國市場,建立同中國企業在海上風電開發方面的合作。
然旺說:“看看挪威在海上所取得的成就,特別是過去三十年里在深海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就會發現他們(挪威的企業)具有世界領先的經驗和競爭力,所以,我認為中國一些大型企業進入這一領域同挪威的企業進行專業技術合作潛力巨大,這種合作(前景)很好。”
通過這種合作,然旺說,挪威的企業還能進一步打開亞洲乃至世界的市場。
然旺說:“我認為中國不僅是進入亞洲市場的跳板,也是進入世界市場的跳板,因為中國在大規模生產制造方面有很大的競爭優勢,這意味,在海上風電有可能在未來二十年里在全球得到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在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方面將扮演重要角色,但屆時中國的企業在某些方面也會需要更多的幫助,而像挪威這樣的小國,我們可能可以在此過程中為中國的企業提供支持和幫助,同時通過諸如戰略合作的形式共享世界市場的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