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09-2012年中國風力發電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我國陸地加近海有1500GW以上的風力資源。其中,陸地10米以內風力資源為253GW,陸上桿塔高度100米內可利用風能則高達700GW。按此計算,僅陸地可開發風電資源就達400GW,超過2007年底裝機容量的70倍。而橫向比較,中國風能資源儲量是印度的30倍,德國的5倍。
但是,另外一組數據卻顯得異常尷尬,目前我國的風電裝機容量機僅為印度的3/4,德國的1/4。也就是說我國雖然有著豐富的風能資源,利用率卻異常低下。如何快速有效地開發風能資源,不僅關系著風能產業的前途,而且還關系著“十一五”期間我國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宏偉目標。
眾企業似乎也看到了風電產業的光明前景,不斷加大投資,據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部數據分析顯示,目前我國風電整機制造企業總計已超過70家,風葉生產企業50多家,塔筒生產企業則有近100家。而從企業產能計算,已遠遠超過市場容量。筆者不禁產生疑問,瘋狂投資就能成就風電強國嗎?未必會如此。
目前我國風電產業的現狀是,在政策引導下表面高速增長,但市場缺乏真實需求,景氣存在泡沫。另外一點,健康的可持續的風電市場,應該是投資者獲得合理的略高于煤電的回報。而長期以來中國風電發展的成本遠高于傳統能源。據測算,國內風電產業的平均成本為0.551元/kWh,這個數字相當于2007年以前火電成本的2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