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容易,送電、用電難。國內風電基地“消化不良”的問題日益突出。
近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公開表示,未來5年的首要任務是抓緊研究風電并網的電力市場消納問題。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為了解決風電送出和風電消納的問題,國家電網公司已經規劃了甘肅酒泉-湖南株洲正負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在湖南用電市場消納部分酒泉風電。
國家電網規劃特高壓輸電
2011年伊始,湖南省發改委主任率領的一行人來到了遠離蘭州1000公里以外的地方酒泉,而雙方的這一次握手意味著酒泉風電今后將可能直接點對點送往湖南。
實際上,國家電網公司已經規劃了酒泉-湖南株洲的正負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在湖南用電市場消納部分酒泉風電。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該項工程的前期工作研究啟動,經過初步可行性研究,該方案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具有較強的可實施性,但還需要得到國家能源局的核準。
一邊是國家批準建設的全國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富集的風電需要大量外送;而另一邊,湖南是缺電大省,到2015年該省能源對外依存度將超過50%,在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看來,雙方可謂一拍即合。
酒泉風電基地距離華中的輸電距離超過2000公里,正負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送距離可達2500公里以上,因此在滿足酒泉風電跨大區輸電需要的同時,也能夠完全滿足酒泉風電二期送出容量的要求,而且損耗降低,也大幅度提高了電力輸送的經濟性。
此前,業內關于特高壓輸電的爭議在于,與現有電網相比,特高壓電網具有容量大、距離長、損耗低等明顯優勢,但其技術尚不成熟,耗資巨大,在電網安全、設備制造、環境保護等方面存在不可忽視的風險。
對于特高壓輸電,除了擔心技術上可行性外,國家能源學會副會長周鳳起更擔心經濟性。
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日前宣布,未來5年中國將投資超過5000億元,建成“三縱三橫”特高壓交流骨干網架和11項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據了解,特高壓輸電費用為每度0.12 元,而常規輸電線路費用不到0.01元。
據了解,目前七大風電基地基本都采取了遠距離特高壓輸電的外送方案,高昂的遠距離輸電成本,會使風電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弱化,相關需求必然會受到抑制。李勝茂建議,在短期內風電的度電成本和遠距離輸電成本無法大幅降低的情況下,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對遠距離外送風電給予合理補貼,使風電在消納地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
大規模風電“消化不良”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