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材料生產,一直到最后的光伏產品的應用,我們在海南也在逐步地規劃。
解說:看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內首款量產的純電動車,比亞迪E6搭載了其自主研發的“綠色之芯”ET-power鐵電池,為它迎來奔馳等國際大牌的垂青。
同期: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建鈞:
這個電池主要是安全性,我們可以經受高溫、擠壓、燃燒,甚至強外力情況下能不發生爆炸,安全性比較好。另一個是續航里程。
解說: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當世界上主流量產的手機芯片仍采用65納米技術時,上海浦東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已經發布了全球首款40納米通信芯片,使手機成本減半,功耗降低三成。
同期:上海展訊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力游:
每一個半導體的技術節點的技術開發時間以及商用時間,差不多都要兩年左右,所以我剛才講,我們接近要跳五個節點,所以要有十多年的時間來跳躍。
解說:看生物醫藥:北京一家由海歸院士帶隊的生物醫藥公司自主研發出世界上第一款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芯片。目前這一芯片已經為全國上萬名檢測者做了基因檢測,有效阻斷遺傳性耳聾的傳遞。
同期:北京博奧生物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程京:
同時,我們也有將近十款芯片,屬于是叫全世界的第一次。這個耳聾只是其中一個。
解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目前,全國各省市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上都卯足了勁,財政支持明顯擴大,產業規模“擴容”迅速。
老東北工業基地——黑龍江正積極規劃建立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三大高新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汽車制造、風電裝備、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
地處中原的湖南計劃“十二五”期間,推進建設現代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等10條千億元規模的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鏈。
稀土等戰略資源豐富的江西拋出196個新興產業項目大單,面向全球的航空航天、能源、有色金屬等行業的龍頭企業招商引資。
上海設立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業引導基金,首期10億元資金已經撥付到位。目標是“十二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規模翻番。
放眼望去,新興產業正在成為華夏大地新一輪發展騰飛的強大動力。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 王毅:
政府應該首先把規劃做好,把布局做好,然后圍繞這些產業可能會有一些新的政策,新的制度安排。
解說:根據中國政府的“三步走”思路,到2015年,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形成健康發展、協調推進的基本格局,增加值占GDP比重力爭達到8%;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比重力爭達到15%,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和高端裝備制造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到203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這是一次抉擇:中國站在改革開放三十年和“后危機時代”的十字路口,以世界上最大的新興經濟體的視角,選擇產業升級、經濟轉型的出路。
這是一個機遇: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世界性的潮流的時刻,中國利用國內市場的廣闊需求和巨大潛力,拉動本國新興產業成長,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這更是一種信念,中國政府釋放明確信號,加速高新技術產業化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化的進程,實現從經濟大國到經濟強國、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華麗轉身。
智慧的種子已在這個春天播撒入土,人們有理由為中國未來的經濟騰飛充滿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