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一些國內的風電龍頭企業已開始在低風速領域謀篇布局。在屬于風能資源Ⅳ類區的安徽省滁州市,龍源電力就建成了國內首個低風速風電項目——來安風電場。據了解,該風電場共裝132臺1.5兆瓦風電機組,年發電量預計達3.9億千瓦時。
據該項目一位負責人介紹,該風電場利用小時數達近2000小時,盡管不及三北地區2600-2800的風電利用小時數,但安徽滁州地區距離華東電網的受端非常近,無“棄風”之虞,機組基本都可滿發,這就能保證項目的穩定投資收益率。未來,龍源電力還將在安徽和山東等地興建一批低風速風場。
相關人士對此分析,國內尚有很多類似滁州這樣的低風速開發區,分布在安徽、湖北、福建和云南等省,這些地區均距離電網受端較近,而且緊鄰耗電大省,能保證項目所發電量全額上網。
上述負責人表示,盡管在這些地區建風電場投資較普通風場高5%,但低風速區的道路運輸條件、建設條件等優勢,通過內部調控可以消化成本增幅,因此,項目綜合效益要優于高風速區風電場項目。
緊隨風電場開發步伐,一些風電設備制造商也已開始配套研制低風速風電機組。金風科技、國電聯合動力目前均有兆瓦級低風速風電機組投入運行。而在低風速風機與普通風機差別最大的機組葉片制造方面,目前已在中材科技、中復聯眾、時代新材等企業研制出成品。上述人士表示,目前低風速風電機組造價要高于普通風機,但批量成本未來會隨裝機規模的擴大不斷降低。
白建華指出,在國家對于低風速風電開發政策支持越來越明確的背景下,未來五年內,低風速風電開發必將迎來發展高峰期,而上述率先布局此領域的企業必將廣獲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