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主張哪種技術,企業都對開發海上風電信心滿滿。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風電裝機國。其中,海上風電的發展也進入了“加速期”。2009年,中國的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僅6.3萬千瓦,而同期海上風電發展最快的英國實現新增裝機容量30.6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89.4萬千瓦。據估計,預計到2015年,中國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00萬千瓦,到2020年增長至3000萬千瓦。
這一連串增長數字的背后亦有喜有憂。喜的是風電發展速度之快,憂的是相關政策的遲遲未出。
眾所周知,英國的海上風電一直處于世界領跑位置,究其原因離不開國家層面的相關法規。2002年英國開始實施《可再生能源義務法》,它與中國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度相似,它給英國的電力運營商設置了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力比例的義務,規定了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具體數額:2003年為3%,逐年遞增,到2010年為10.4%,2015年預計為15.4%。
據了解,2009年6月,英國政府可再生能源策略咨詢方案中要求,到2020年英國能源消耗的15%來自于可再生能源,電力將承擔其中的30%。而這30%中的可再生電力有19%來自于海上風電。
在我國,這方面尚處于空白階段。面對海上風電開發所面臨的施工難題和高風險問題,目前風電企業最希望出臺的就是海上風電的電價和支持政策。
按照國家能源局的規劃,風電產業發展目標是2015年全國風電規劃裝機9000萬千瓦,其中海上風電500萬千瓦, 2020年全國風電規劃裝機1.5億千瓦,其中海上風電3000萬千瓦。
史立山表示,國家能源局正在加緊制定針對風電企業的運行管理要求,建立一套嚴格有效的風電運行制度,以促進風電產業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