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球風電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根據世界風能協會(WWEA)統計,2010年全球風電總裝機容量達1.97×108kW,同比增長23.6%。受國家政策驅動及全球發展態勢的引領,我國風電發展迅猛,連續5年風電裝機容量翻番式增長。
風電的快速發展給電力系統規劃運行帶來新的挑戰。本文旨在總結國外部分發達國家風電并網有關情況及特點,其在推動風電發展方面的措施和經驗,對促進我國風電健康快速發展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國外風電并網現狀及特點
①單個風電場大多規模較小,風電主要分散接入配電網
歐洲等發達國家大力發展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目的是應對氣候變暖和減少碳排放。已有風電場大多裝機規模較小,除近期集中開發的大規模海上風電場采用高電壓遠距離輸送外,主要是分散接入配電網就地消納。德國2006年風電場裝機容量小于50MW,接入110kV以下配電網規模約占總量的70%;丹麥風電機組主要接入30kV及以下網絡,2006年底丹麥風電裝機容量中,約88%接入低壓網絡和10~30kV配電網。
②風電大規模并網依賴于堅強電網的支撐
丹麥是目前世界上風電裝機比重最高的國家,其較高的風電裝機比重依賴于整個歐洲比較完善的強聯電網的支撐。丹麥東部電網通過交流輸電線路與挪威、瑞典、芬蘭等國組成北歐電網(Nordel),北歐電網具有統一的電力市場交易平臺;丹麥西部電網則可以通過德國電網與歐洲大陸互聯電網(UCTE)進行電量交易。
在星期六凌晨4點前后風電大發時,丹麥風電出力占負荷需求的比重可達95%以上,此時丹麥向北歐電網輸出電力,北歐電網通過跨國/跨區輸電網為丹麥電網提供備用,以保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而在星期六18點前后風速超過25m/s時,風機退出運行,風電場出力急劇下降,此時北歐電網向丹麥輸入大量電力,滿足負荷需求。
③大規模風電并網需要其他電源的支持和協調發展
丹麥電源結構以火電、風電為主,2008年電力總裝機容量1315×104kW,其中火電998×104kW,占總裝機容量的75.9%,風電316×104kW,占總裝機容量的24.0%。但北歐4國電網聯系緊密,北歐電網中水電約占總裝機的50%,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約占總裝機的5%,其中約2/3的風電安裝于丹麥[4],北歐電網中的大量水電為丹麥風電提供了足夠的調峰支持。
美國自2005年以來新增裝機主要為風電和燃氣電站,2008年燃氣電站裝機容量占總裝機容量比重高達41.4%。大量具有靈活調節能力的燃氣電站為風電快速發展提供了保障。
國外風電并網發展趨勢
①未來待開發的風能資源通常離主要負荷中心較遠,或位于海上,大規模開發規劃通過高電壓等級線路接入電網,遠距離輸送至負荷中心地區。
近年來,歐洲部分國家風電開發重點由陸地分散開發轉向海上大規模開發。根據德國風能協會(BWE)預計,2020年海上(北海和波羅的海)風電裝機將達到1000×104kW,規劃采用直流輸電輸送至南部負荷中心。西班牙未來待開發的風能資源主要集中在北部和南部的沿海區域,風電場也是以成片開發、大中規模為主,但其電力負荷區域主要集中在中部的馬德里和東部的巴塞羅那地區,大量風電需要跨地區輸送。近年來,西班牙電網建設以增強400kV骨干網架為主,2005~2009年新增400kV輸電線路1 180km,約占新增線路的70%。
②隨著風電開發規模的增大,風電輸送容量不足的問題逐步顯現,規劃擴展輸電網以擴大風電消納范圍和規模。
德國風能資源主要分布在北海岸,而負荷中心在南部地區,目前,德國由于北部電網與南部電網聯絡線的限制,部分時段北部風電場會按照調度命令關停部分風電機組。德國2015年風電發展規劃目標是裝機容量達3600×104kW,占屆時規劃總裝機容量的14%;規劃改造更新380kV線路400km、新建850km,增加輸電線路長度約5%。這些輸電線路基本呈南北走向,以加強北部風電富集地區與南部負荷中心的聯絡[9]。
2008年6月,美國能源部提出到2030年全國用電量的20%將由風電提供的發展目標。根據能源部聯合國家試驗室的研究[10],要實現此目標,風電裝機將達到3.05×108kW,包括超過5000×104kW的海上風電。美國電力公司(AEP)研究認為,要實現這個目標需建設19000mile(1mile=1609.344m)765kV輸電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