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快梳理自身知識產權體系
“中國風電行業近年來呈現出極速增長的趨勢。然而,風電產業的國有專利問題卻一直制約著風電產業的發展,成為風電產業一個重要的投資風險問題。”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認為,美國超導起訴華銳風電盜竊其知識
產權,實際上反映出國內外風電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產權之爭已經漸漸成為企業間一種常規競爭手段,為此,國內企業要盡快制定出相應的應對戰略。國內許多風電企業都是走的“先從國外購買設計圖紙和引進專利技術,然后再加以消化吸收,最后再自主創新”的路子,可以說,許多國內風電企業與國外競爭對手之間在知識產權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為國外企業利用知識產權狙擊國內風電企業提供了條件。
伴隨著中國風電產業的高速發展,國內風電企業也逐漸成長起來,研發能力的不斷提升和產能規模的不斷擴大,促使國內風電企業必須強力參與國際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國內風電企業必須改變先前堅持的一些競爭策略。一方面,風電企業要提高關鍵零部件的自產率,擺脫國外零部件供應商對其發展紅利的不斷侵蝕。國內風電企業經營業績的不斷提升,只有建立在關鍵零部件自產率較高的基礎上,才能讓其獲得與其業績增長相匹配的利潤。
另外,國內風電企業應該快速梳理自身知識產權體系,堵住可能產生知識產權糾紛的缺口。國內風電企業的專利技術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即自身獨立研發、與外企合作研發、授權使用國外技術和設計圖紙,在國內風電企業與國外同行競爭不明顯時,這三種專利技術的來源并無太大差別,但是一旦雙方的競爭比較激烈,或者合作關系破裂后,后兩種技術來源將成為專利糾紛的高發領域。
盡管目前國內風電產業發展非常迅猛,連續三年裝機容量都實現翻番,但從整個產業鏈來看,由于核心技術掌握得很少,國內風電企業熱衷于從國際風電巨頭那里引進技術,買來就開工生產,造成了一哄而上的局面。許多業內人士認為,有必要對國內風電產業的知識產權逐一進行梳理。一方面,目前國內風電產業多數技術都是從國外引進的,靠從國外拿圖紙進行生產,這種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拿來主義”,極易引發知識產權紛爭;另一方面,隨著風機大型化的發展,絕大部分組部件均實現了國產化,但國內企業由于缺少風電機組成套設計和各組部件之間相互配合的專利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不多。
宋亮認為,由于國內風電多是引進國外技術,并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未來在相關技術等知識產權領域的糾紛將會越來越多。在此背景下,國產企業應加快關鍵技術研發,提高關鍵零部件的自產率,擺脫外國公司對中國風電產業技術紅利的掠奪。另外,中國風電產業應加快自身知識產權更為細致的法律、法規出臺,保護本國企業免受相關法律糾紛。
李勝茂表示,客觀審視國內風電近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解決風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離不開技術創新這個話題。一方面,技術創新離不開人才。由于國內風電產業發展時間短,研究人才非常稀缺。另一方面,國內風力資源有著自己的特點,如何適應國內特殊的自然環境,如何滿足并網運行的技術要求等等,都是國內風電產業的創新空間。
風電產業因其投入大,技術水平高,被稱為“巨人的運動”、“燒錢的產業”。如何使國內的風電產業實現可持續、又好又快發展,關鍵還是解決自主知識產權問題。“十二五”期間,國內風電產業要實現風電設備產品的進一步升級,就必須以掌握核心技術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為主要目標,全面提升國內風電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推動風電產業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