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電壓穿越檢測為例,上述人士介紹稱,“完成一個型號的機組低電壓穿越檢測需要多長時間完全是聽天由命,因為即使機組排到檢測位,如果不能盡快出現小風、中風和大風的話就得一直等待,如果順利,完成一個型號的機組測試,一般都需要3個月到半年左右的時間。”
低電壓穿越是指當電網故障或擾動引起風電場并網點的電壓跌落時,在一定的電壓跌落范圍內,風電機組能夠不間斷并網運行。
“實際情況是,在張北試驗風電場,多臺機組在一條線上檢測,這就意味著有機組在做低電壓穿越試驗時,所有其他試驗都不能進行,而且,全國范圍內只有一套設備能對電網適應性這一指標進行測試。”上述人士表示,五項檢測項目中,個別項目測試時間很長,比如電能質量測試的時間少則三個月,多則半年。
一位風電開發商則表示,“現在的問題是老項目在改造在排隊,而很多投產的新項目,有些地方要求一定要做并網檢測,現在我們很多項目做不了就等在那里。”
揭底國網“檢測”
按《風電機組并網檢測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并網檢測機構應是國家授權的有資質的檢測機構。
但實際上,目前國內只有國家電網的張北風電試驗基地可以完成上述五項針對機組的檢測項目。“像低電壓穿越檢測,我們目前只有三種途徑完成檢測,一種是直接運輸風機到張北基地進行測試,一種是直接請電科院攜帶移動檢測設備到風場檢測,另一種則是在電科院無法提供測試設備時我們租用德國勞氏船級社(GL)等其他國際檢測機構的設備,請電科院的人員到風場進行檢測。”一位不愿具名的風電整機企業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
據本報了解,目前國網張北風電試驗基地僅有10套低電壓穿越檢測設備,其中只有4套用于基地的型式檢測,其余6套則用于提供移動檢測和日常的抽檢。
“設備難以滿足數以百計的風電機組的檢測,所以才會出現排隊現象。”上述風電整機企業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我們的機型在張北根本排不上隊,即使是移動的設備我們也靠不上邊,我們只能租用GL等機構的設備,請國網的人來檢測。”
而對于為何不直接請其他國際知名機構進行檢測認證,該負責人表示,“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這些機構還沒有得到能源局批復認可,另一個是其他機構的檢測結果不一定能得到國網的認可,作為企業我們不會為少花這點錢而冒時間和成本的風險。”
“就我所知,國網給張北測試基地的投入大約是3億元,然而僅去年一年基地的檢測收費就達到了2億元左右。”該資深人士表示,“像一套低電壓穿越測試設備,成本大約是800萬元左右,但是僅一個機型的測試有的就收費高達200萬元。”
對于測試如何收費,一位風機整機商向本報記者介紹稱,該企業的風機針對國網檢測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電能質量的檢測,一個是低電壓穿越的檢測。
前者主要是企業自行采集某一型號風機的數據,然后交由國網電科院進行數據評估,費用大約在一萬元左右。
后者低電壓穿越費用則稍高。檢測分預測試和正式測試,在企業向電科院提出某個機型進行低電壓測試后,電科院會先對風機進行預測試,在預測試合格后進行正式測試。“不管是哪個測試,都會先后對90%、75%、50%、35%和20%五個電壓跌落深度進行逐個測試,在某個點測試失敗,就會重新測試,直到合格為止,再進行下一個點位的測試,國網的低電壓穿越收費是5000元/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