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風電設備出口面臨阻礙
由于市場競爭和企業成長的需要,“走出去”已成為中國風電企業的必然選擇。但是,走出去的路上并非一帆風順。目前,我國風電設備出口面臨著認證門檻和知識產權爭端兩大障礙。
國際認證機構,尤其是歐洲機構由于起步早,國際認可度也較高。但國內企業在申請國際認證機構的認證時,面臨認證周期長、費用高等問題。甚至有些國外認證機構有意設置障礙,拖沓進度,以此保護本國或本地區的風電產業,嚴重影響我國風電設備出口,認證已經成為我國風電企業走出去面臨的最大障礙。
2011 年以來,鑒衡認證中心作為國內主要的風電設備認證機構,在有關部門的指導和多方努力下,其認證結果已經為美國、澳大利亞、土耳其、南非、埃塞俄比亞、蘇丹、厄瓜多爾、智利、巴西等國政府、開發商、項目業主和金融機構所認可。未來,應該通過各種政府和民間的渠道,推動我國認證機構的風電設備認證結果被其他國家及相關機構采信,這也是從根本上消除這一障礙的有效方法。此外,鑒衡認證等國內機構通過積極參與國際標準規范的制定,反映我國風電企業的訴求,以此破除國際技術壁壘,加快我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
隨著國際市場競爭的加劇,知識產權也成為國內風電企業需要正視的一大問題。隨著我國風電企業的不斷壯大,當初以專利技術授權為主的合作形式為后來的糾紛埋下了隱患,同時也對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的運用和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直以來,知識產權都是歐美企業慣用的一種商業競爭工具。對于這些國家的企業來說,知識產權是企業巨額利潤的核心動力。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內風電企業由“購買生產許可證”的方式向生產和銷售自主產品的轉變,其市場份額與產品競爭力也逐年提升,很多企業在國際市場的不斷拓展開始威脅歐美企業的利益。此時,知識產權成為歐美企業打壓競爭對手、搶占市場的手段。
作為一個新興產業,風電行業的知識產權工作既需要國家層面的制度設計,也需要企業的積極主動。2012年4 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知識產權局等部門《關于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2〕28 號),表示未來將加快出臺一系列政策,進一步落實“激勵創造、有效運用、依法保護、科學管理”的總方針。[4] 另外,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必須要認識到知識產權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中國企業應重新審視自己所擁有的專利情況,細致規劃構建自己核心的、具有前瞻性的專利布局,逐步加大知識產權對于企業的附加值,以“專利先行”的理念在國際市場上贏得核心競爭力。
6 管理體系有待優化
新能源產業受政策的影響較大,有關部門在推行新的政策措施時更應謹慎嚴肅,通過充分論證并廣征民意,避免出現事與愿違的情況。一些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解決目前面臨的問題,但是由于缺乏系統性,可能造成新的更難解決的問題,給行業發展帶來長遠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