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機質量問題頻發,風機制造企業利潤下滑,產能嚴重過剩,在遭遇了“滑鐵盧”后的風電產業,開始意識到只注重速度和規模的發展方式,已經嚴重威脅到風電企業的生命。風電產業發展是否會回暖?又何時才能走出陰影?
風電開發近期將回暖
“情況應該會比去年好,我們預計今年會有1800~2500萬的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國家相關部門正在加大核準力度,尤其是非三北地區和海上風電項目,這些會增加開發的總容量。”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明陽風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張傳衛在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而已經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表決通過的《關于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草案的報告》顯示,今年我國將繼續積極發展清潔能源,全年新增風電1800萬千瓦。
張傳衛認為,去年因受到并網、棄風、電價補貼不到位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風電企業業績下滑。如果這些問題得到解決,對于風電開發商來說,情況會更好。
“即使在去年部分地區棄風的情況下,風電開發商仍在贏利。而今年前兩個月,棄風問題已經有很大改觀了。”張傳衛說。
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棄風電量約200億千瓦時,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比2011年有所下降,個別省(區)風電利用小時數下降到1400小時左右。
國家能源局近期發布的《關于做好2013年風電并網和消納相關工作的通知》,強調要積極消納風電。
文件要求,要高度重視風電的消納和利用,把提高風電利用率作為做好能源工作的重要標準。認真分析風電限電的原因,盡快消除棄風限電。加強資源豐富區域的消納方案研究,保障風電裝機持續穩定增長。加強風電配套電網建設,做好風電并網服務工作。
部分風機存質量隱患
“大家對風機質量的擔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張傳衛告訴記者,談及原因,他認為,在2008~2010年的三年中,兆瓦級風機連續推出,但因為產業門檻過低,部件在國產化過程中,認證、測試水平都不夠,導致集成的整機出現批量性質量問題。
“這些風機開始幾年問題可能不突出,但時間長了會從電器方面的問題轉向傳動方面,包括軸承、齒輪箱等,這些問題會逐漸爆發。”張傳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在談到風電制造企業的發展時,張傳衛強調,質量才是風電企業的生命,不注重質量,導致企業崩潰性業績下滑、倒閉,已經不止一兩家了。
“前幾年規模比較大的、交付整機較多的企業,一下就摔下去了,而且這種摔不會是短期的,它還要承擔后續的質量成本。一些企業如果有能力消化、整改,交付新機的質量好,或許能活過來。有些不能承擔的,倒閉也不奇怪。”張傳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