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孫曉東呼吁,加快智能電網的建設,增強風電送出去的能力。“智能電網不僅能調控發電側,還能調控用電側,用電側配合發電側進行負荷變動,更有利于送端和受端的平衡,發揮發電設備和電網的最大效益。”
擴大田間電網,加速“柴改電”
孫曉東還期待能加快農村田間電網的建設。“目前白城域內的灌溉以柴油機抽水為主,隨著國際油價不斷上漲,農民使用柴油機抽水成本已上升到每畝130元,而白城市田間電網比較落后,規模較小。加強田間電網建設,推廣柴改電,機井項目可使抽水澆地每畝節省90元,還增加清潔能源的使用量。”
孫曉東說,由于田間電網投資較大,收益率低,每年電網線路僅有5個月的使用時間,投資與效益不成比例,導致電網公司投資性不高。因此,他希望國家能把“田間電網”建設納入公共性基礎設施建設范疇,在農網改造資金使用上對其傾斜。
試點風電供暖,倡導“清潔熱”
據孫銳介紹,為加大風電在當地消納能力,減輕外送壓力,當前,吉林省能源局與國網能源研究院溝通后,組織大唐向陽風電場在白城區開展風電消納暨清潔供暖示范工程試點。也就是說,大唐向陽風電場從國網購電用于城區居民供暖鍋爐,為當地居民供熱。供熱消耗了的電能,國網允許大唐向陽風電場再增發并上網同樣數額的電量。
孫曉東說,這樣不但能緩解火電發電的一次能源輸入壓力,減輕冬季采暖用煤的依賴性,還極大減少了小鍋爐煤塵、爐渣的大量排放,有效改善地區大氣環境質量,環境效益明顯。據測算,2012—2013年冬季,洮南風電清潔供暖項目消納電量2700萬千瓦時,可節約標煤2838噸。
“按照國家能源局要求,2013年華能、大唐、中電投、華電、中廣核和國電六大央企先行開展試點,其中華能、大唐、中電投、華電、中廣核五大央企每戶拿出10萬千瓦風場,匹配2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共同承擔白城市100萬平方米清潔供暖工程項目的建設工作。”孫銳說。
■ 名詞解釋
高載能企業又稱高耗能企業,是指消耗電、水、天然氣等資源速度相對較快,對資源需求量大的企業。
高載能企業主要指鋼鐵(冶金)、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及煉焦、化工、電解鋁、電石、燒堿和水泥業等。如生產1噸電解鋁約需耗電150000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