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2009-04-24(中國商業電訊)--風能無疑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最具商業化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2007年全球風電投資中,有15%的資金投向中國市場,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市場。”李俊峰說,中國風電行業去年一年吸引投資高達340億元,這顯示出全球資本對於中國風電產業的強烈信心。
據日前發布的《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08》顯示,我國幅員遼闊,海岸線長,風能資源豐富且分布廣泛。內地及近海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約為10億千瓦,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及附近島嶼,內蒙古、新疆和甘肅河西走廊,以及華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區。
一方面擁有豐富的資源,另一方面,我國政府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也為風電產業的發展制定了明確目標。該規劃提出:到2010年和2020年,中國風電總裝機容量要達到500萬千瓦和3000萬千瓦。按照每千瓦風電裝機成本6500元計算,新增3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需要總投資約2000億元。

政府的大力倡導,加之在國際資本的助推,使中國的風能行業呈現出了爆發性的增長,僅僅幾年的時間,就涌現出了十幾家上市公司。
從經濟之“危”到行業之“危”
BP終止與金風科技子公司的風電項目
原弘產撤出與湘電股份的風電合資項目
諾德巴克-杜爾公司撤出了與航空動力合作項目投資公司40%的股權
瑞爾科技有限公司轉讓持有的無錫瑞爾竹風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份
肆虐全球的經濟危機,導致了全球對能源需求的全面下降。今年10月,我國出現了自1999年以來首次單月用電量同比下降,該月用電量同比下降3.7%,是自而11月單月用電量則同比下降幅度達8.6%。此外,石油在全球的需求不足,更是導致了石油價格的一瀉千里。
能源需求的嚴重不足,也使得我國的清潔能源一瞬間成為受創最重的行業。目前,國內光伏企業由於海外訂單流失而集體陷入困頓,業內預期整個行業有提前洗牌的可能;風電行業則出現罕見的外資“集體撤退”潮,技術與資金流失嚴重。
“危機”中蘊含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