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國家擴大內需,鼓勵支持發展清潔能源的政策背景下,構建風電與重化工產業的聯動發展機制,對內蒙古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重化工業是我區的優勢特色產業,但發展面臨著巨大的環境約束
自治區能礦資源富集,發展重化工業具有天然的資源基礎。“十五”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工業化中期,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結構升級和城市化進程加快,推動住房、汽車、通訊、城鄉基礎設施等方面需求大幅增長,帶動能源、化工、鋼鐵、建材、裝備制造等相關產業迅猛發展,形成了我國新的一輪經濟增長周期。
在此背景下,自治區抓住機遇,實施“三化互動”戰略,積極推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使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等行業為代表的重化工業取得了快速發展,創造了頗具我區特色的資源開發模式。2000-2006年,自治區在采掘業、金屬冶煉業、化工和裝備制造等行業基本建設投資增速分別快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9.64、14.36、44.38和81.16個百分點,較同期全國同行業水平分別高出31.85、20.82、26.84和55.06個百分點,上述四個行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0.55%提高到2006年的45.6%,提高了15.05個百分點。2000-2006年我區原煤、電解鋁產量年均增速分別為22.36%和24.35%,水泥、發電量分別增長了2.52和2.22倍,平板玻璃、鋼和鐵分別增長了1.69、1.03和1.51倍。重化工業超常規增長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擴大了投資規模,增加了經濟總量,帶動了相關產業,促進了城鄉就業,提高了財政和城鄉居民收入,成為支撐自治區經濟發展的重要主導產業。
從長遠發展看,我國的工業化進程還要持續相當長的時期,對投資品仍將保持旺盛的市場需求。盡管受金融危機影響,今年下半年以來這些行業需求出現大幅度下降,但我國保持長期經濟快速增長的總體格局并未發生根本性變化,重化工業發展仍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因此,抓住戰略機遇期,圍繞建設國家能源化工基地的總目標,加大資源開發和優勢轉化力度,積極推進產業多元、產業延伸和產業升級,做大做強重化工業仍然是我區最為現實的選擇。
但勿庸置疑,由于重化工業本身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特點,也使自治區重化工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十五”以來,隨著產業結構重型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自治區重化工業發展面臨的環境約束也越來越強。2006年全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為2.27%,而能源消費總量為全國的5.32%;全區重化工產值綜合能耗3.99噸標準煤/萬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32倍。2006年自治區每億元GDP工業廢氣排放量3.84億標立方米,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46倍,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8170萬噸,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41%,而全自治區重化工業廢氣排放總量18124.18億立方米,占全區工業廢氣排放量比例為98.42%。2006年全區因污染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784億元,占GDP的比重16.4%,直接經濟損失總量在全國各省市排名第4位。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經濟結構使我區的節能減排工作面臨著重大壓力。“十一五”規劃確定的我區GDP綜合能耗下降目標為22%,年均下降4.85個百分點,但2006年僅下降了2.5%,2007下降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