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國家能源委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
近年來,世界圍繞著氣候變暖問題,對新能源發展給予了更多的關注。無論是美歐日還是新興的發展中國家,都積極制定了新能源發展計劃。有的說2020年,有的說2030年,有的說2050年,總之在今后的某一個時間點,要使新能源成為能源供應和消費的主力能源。特別是在2011年福島核事故以后,更多的國家把目光投向新能源,或者說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我國近年來新能源發展也非常迅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2004年,中國的風力發電僅占世界風電的1.66%,但是現在已經占到27%。去年,風力發電在全國4.85萬億千瓦時發電量中占2%,已經超過了核電的發電量(980億千瓦時)。也就是說,不到10年的時間,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小產業已經成為發電量高于發展了40年的核發電的新興產業。
中國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引起了世界矚目。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第二任期的國情咨文中,只有一處提到中國,就是說中國的新能源發展太快了,美國不能落后。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嚴重的霧霾天氣引起國人乃至世界的關注。北京霧霾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即便是深圳,雖然天氣比北京好得多,但也有薄薄霧霾,不如以前澄清。
霧霾問題在全國很多地方發生是不爭的事實。圍繞霧霾多發的問題,中央已經作出了重要決定,采取一系列措施進行治理,包括在整個區域增加清潔能源,減少煤炭使用量。所有這些都和大力推廣新能源的使用、調整能源結構有著密切的關系。
近期最大的新聞,就是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三中全會通過的改革決議中有一個提法大家最為關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在此,結合本人在這個領域中工作的一些體會,來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由市場發現價格,讓我國風電擺脫“花瓶”命運
2004年,以風能為代表的新能源在我國僅僅是一個非常弱小的產業,只占全世界風電的1.66%。而且,那個時候我們使用的風力發電機幾乎全部是進口的,我接手這項工作的時候,風力發電最低電價是每度8毛錢,貴的要2.5元。我曾經和同事說,如果還是這個價格的話,風電只能是一個花瓶,只是告訴大家風是可以發電的,但是它不能成為被市場接受、有競爭力的能源。
當時我提出采取幾個政策來發展風電。第一就是引入競爭,通過競爭發現價格。第二個是要做大“蛋糕”,攤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