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的“以煤為主自給,以引進油、氣為重心”的能源安全戰略,已經不足以解決我國的能源安全問題,需要新的思考,做出重大調整,引入新的觀念。
我國能源安全面臨的問題 我國能源安全面臨的問題可從三個方面看:
一是能源供應能力問題。我國煤炭的資源量雖可滿足今后相當長時間的消費需求,但過快的消費增速,已使煤炭的年產量大大超出了實際的“科學產能能力”,帶來了一系列的生產安全和生態環境等問題。石油的對外依存度持續走高。天然氣(含非常規天然氣)有增長的空間,但僅靠天然氣難以實現對煤炭高比例的替代。非化石能源是一個持續增長的方向,但需假以時日,才能在一次能源結構中達到高占比。因此,隨著全國能源年消耗量的增加,能源供應客觀上受到科學供給能力的制約。
二是能源利用產生的環境安全問題。我國東部地區大面積的重度空氣污染,嚴重影響著人民的健康和我國的國際形象。最重要的污染排放源,正是煤炭和石油的利用。而應對氣候變化要減排的溫室氣體,與改善空氣質量要減排的污染氣體基本同根、同源。因此,能源的發展受到國內環境容量的制約,能源造成的環境問題及其治理,應視為能源安全的重要內涵;
三是國際競爭環境中的能源安全問題。國際能源革命正悄然興起,這是一場爭占未來可持續發展戰略制高點的競賽,我國能否贏得這場競賽,是我國能源安全必須高度重視的新問題。
因此,我國傳統的“以煤為主自給,以引進油、氣為重心”的能源安全戰略,已經不足以解決我國的能源安全問題,需要新的思考,做出重大調整,引入新的觀念。
新世紀的中國能源安全觀
新世紀的中國能源安全觀似應由以下三點構成:
1、能源供給安全觀念的革新:應由供給側單向提供保障,轉向由供給側和需求側雙向協同提供保障的觀念,即轉向“以科學供給滿足合理需求”,把抑制不合理需求,提升到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戰略高度,通過能源需求的合理化,供應的科學化,實現我國可持續的能源安全保障。
2、能源的環境安全觀:由單純的“保障供給”理念,轉向“保障供給和保護環境并重”的理念,把解決能源利用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提升到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
3、國際競爭環境中的能源安全觀:人類文明形態的進步將伴隨著能源革命,國際能源結構的優化、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科技的進步、能源價格的優勢等,對我國能源的核心競爭力構成挑戰的同時,也提供了機遇。我國長遠能源安全觀應基于新能源科技和產業的振興,確立具備國際視野和長遠戰略眼光的能源安全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