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做一些咨詢的工作,根據不同的分廠的工作,我們這樣做會關注兩個方面的成本,一個方面是棄風帶來的問題,因為你的風廠沒有賺錢,還有是你本身的運維的成本,我們知道很多成本減少和收益的增加,它是正常的發電的數據最后相互結合起來,所以你的風機可以以多長時間發電,這個決定你的收益和成本。我們應該達到所希望的風紀發電小時數和能力。
如果談到合作,如果某一個部件出現了問題,你要找到的問題,不僅是維修它,你要看出現的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這個問題發生在軸承上,你可以請一些軸承方面的專家,幫助你解決問題,去看這個問題未來應該如何去解決,如果是變速箱出現的問題,你可以找一些變速箱的專家,或者是出現其他的方面的失效,你可以從一個根本原因,從戰略從合作伙伴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包括未來做到的更好。有一些大的風廠,他們也有一些自己的專門運維的團隊,但是總的來講,他們得到很多來自業界的幫助,你也要了解風的勘測,在哪些時間風比較強,或者是風資源比較強的季節,這個也需要其他的各界的幫助,如果你想獲得成功,你需要有一些激勵的。總體來講需要大家一起工作。
【大唐新能源實驗研究院辛克鋒先生。】:謝謝!非常感謝組委會給我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探討。我先從開發商這個角度說,現在風電面臨的一些問題,我們可能面臨最嚴重的一是限電問題,還有一個是CDM市場非常低迷,國內的碳市場也沒有成熟。還有一個是政府補貼電價拖欠非常嚴重。從風電公司小環境來看,各風電公司不一樣,一些風電公司運維的能力欠缺,從風機角度來看,一些風機制造的質量還有欠缺,包括一些大部件故障頻繁,可利用率也相對較低,還有早期的風機,我們機組當時也沒有辦法。
基于這些情況對于我們開發商來講,我們主要是考慮一是降低運營維護的成本,第二增加風機的可利用率,比如說調整控制策略,優化控制策略做這些東西提效。
從本身我現在目前的單位是教研院,我們對早檢修公司,我們檢修公司把所有的風電廠檢修維護都做下來,到了11年的時候,我們這個方式有所變化,因為我們的容量的增加,因為是全國各地都有,都照顧起來就有所困難,所以我們把一些低層維護放把各個風電的公司去做。我們把這個技術支持,技術監控,技術研究,還有一些大部件的集中采購,我們放到研究院,基層有一些問題,我們會去支持它。
現在這種模式,我想說一個觀點,關于這個風電的運維,不能說哪一種方式好,哪一種方式不好,我覺得鞋子穿自己的腳上,自己舒服就好,這種東西也不一層不變的。可能隨著的加長,可能設備故障的改變,我覺得隨著發展也有一些變化。比如說和第三方廠家簽合同應該注意什么?我覺得第一個是雙方明確檢修的標準,這個很重要,再一個是風機的利率比較重要。從我自身來看,我覺得作為風機廠家,它這個技術優勢包括業主方,包括第三方,包括一些技改,它會做好。但是它的價格要高。它維護的成本要高,作為第三方它的優勢是成本比較低,作為開發商來講,成本是比較關注的。作為我們自己及時性比較好,因為我們的維護人員就風廠,有問題就馬上過去處理。
【曾思萌】:我同意楊華發表的意見,我覺得風電行業還是一個新興的工業領域,我覺得這個運維的指標評價上面,現在大家可能還是沒有一個特別統一的,至少在中國沒有統一的標準,我不管是開發角度來說,還是風機供應商來看,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思路,最終通過談判來達成一致,目前的實踐是這樣的。但是確實有對這個風廠運營有不同的思路和看法。我覺得我們比較直接看待維護的時候,剛才楊總也提到了,這兩次故障之間的平均時間,這樣的評估體系,辛總提出來,對于故障你恢復故障反映時間和速度,或者是需要備件的供應速度的評價體系。但是維塔斯可能側重是計劃性,在應對故障和追求一段時間的總的發電的回報,這個問題上得到平衡。維塔斯需要通過大的數據分析,通過通過大的發電量,中國的電價還是統一電價,其他省可能有一些略微的差別,可能那個選擇的策略更加復雜,我現在感覺大家還在積累,當然也期望這個中國電力市場管層能夠做出一些更加適合中國的運維和電力需求的總的評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