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風電快速發展 成為全國風電領域的排頭兵和領跑者
“我國風電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內蒙古貢獻最大。”這是《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1》中對風電發展現狀的描述。這一描述近日得到進一步印證!作為國家能源局規劃的全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內蒙古電網風電裝機容量截至2014年11月已達1139.621萬千瓦,居全國首位。
內蒙古廣袤草原上矗立著的一座座銀白色“風車”,將肆虐的西北風變成寶貴的綠色能源,為千家萬戶帶去光明。為把內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務華北、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注入日益強大的能量。
登頂“千萬千瓦”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繪出內蒙古草原上的美麗風光。而今,“塔架高、銀線長,風吹機組發電忙”,成為內蒙古由農牧樂園向綠色強區“變臉”的一個生動縮影。高聳的風機把太陽的無私饋贈,變成經濟發展、人民幸福的綠色動力。風能由只能使云移草動的過路風,變成人人喜愛的“搖錢樹”和“綠寶石”。
在全球能源供應環境相對復雜的今天,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永續能源,不存在污染環境等問題。同時,風電在可再生能源發展中技術相對成熟,在全球范圍普遍受到重視。我國近些年來風電裝機增長速度超過了70%,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國家。到2013年,我國風電并網容量7700萬千瓦,吊裝容量超過9000萬千瓦,成為世界第一的風電大國。據內蒙古電力行業協會資料顯示:內蒙古是我國開發利用風能最早和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風能資源儲量和技術可開發量均居全國之首。風能資源總儲量為8.98億千瓦,技術可開發量1.5億千瓦,占全國的50%,全區12個盟市大多數地區具備建設百萬千瓦級甚至千萬千瓦級以上風電場的條件。
“內蒙古發展風電的優勢,還在于鄰近華北、東北和西北電網的負荷中心,并具有土地廣闊、電網建設便利、電力裝機規模大等方面的優勢。”內蒙古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師張永軍作了這樣的描述。
國家強制規定,發電裝機總容量超過500萬千瓦的企業,可再生能源(不含水電)發電裝機比例要占到3%(2010年)和8%(2020年),否則就不予核定新的火電項目。這大大提高了大型發電企業建設風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風電發展由此有了強大內生動力。
大唐、國電等國內五大電力企業均在內蒙古進行風電開發,京能、魯能、國華等大型電力企業也紛紛加入到內蒙古風電開發洪流中。與此同時,民營企業投資風電的熱情逐步升溫,據內蒙古發改委能源開發局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區有中國風電、宏騰能源、匯風等近20家民營企業開發風電,占投資企業總數的近50%,并網容量137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