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為解決“三北”特別是東北地區的棄風問題,國家能源局開始在吉林推動風電清潔供暖試點。即風電開發企業按對應的電供熱設施的用電量,低價向電網企業出售這部分電量,電網企業收取合理的輸電費用(含國家各種稅費)后,將這部分電量轉供給供熱單位。風電企業低價提供的供熱電量按當地風電電價補貼標準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補貼。
2013年初,國家能源局再次下發《關于做好風電清潔供暖工作的通知》,鼓勵新建建筑優先使用風電清潔供暖技術,支持利用風電清潔供暖技術替代已有的燃煤鍋爐供熱,力爭用2—3年的時間使棄風限電問題明顯好轉。自治區發改委能源開發局根據國家能源局總體部署,開展了風電清潔供暖的示范工作。
2013年投入運行的通遼市扎魯特旗風電供暖項目以深能20萬千瓦風電場和蒙東協合新能源30萬千瓦風電場為依托,利用夜間低谷電力加溫蓄熱,用熱交換機提供熱能,解決供暖季棄風難題。與此同時,風電供熱替代燃煤鍋爐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在扎魯特旗已經顯現。
據中國行業研究網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在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和四子王旗、赤峰市巴林左旗和林西縣、通遼市扎魯特旗5個旗縣組織實施的9個風電供熱示范項目,風電供熱面積達160萬平方米,供暖期消納風電2.5億千瓦時。預計3年內風電供熱消納電量達30億千瓦時。
此外,業內人士認為,盡快改善內蒙古電網的電源結構,增加調峰電源建設、加強風電功率預測;采用多種措施,盡量增加就地消納風電的份額,也是需要研究和實施的措施。用思維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優化產業結構、用電結構等等。
隨著棄風限電難題的日益緩解,全國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內蒙古將更加步履鏗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