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上風電規劃有望年底出臺。”7月1日,中國風能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向中國工業報記者透露,“現在又到了跑馬圈‘海’的時代,各個發電集團都在跟進。”
國家能源局已多次召開海上風電發展會議,部署我國海上風電發展,且早在2008年4月就發文要求沿海各省(區、市)制定本地區海上風電發展規劃,并提出近期擬開展前期工作的海上風電開發方案。“最重要的目的,是先要在海洋功能區的規劃中加上風電的一席之地。而在項目實施核準時,再考慮其經濟性。”施鵬飛表示。
隨著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示范項目的開工建設,我國的海上風電開發已經進入了實戰階段。
采訪中,施鵬飛向記者透露,東海大橋項目之后,“下一個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可能是潮間帶風電場”。目前有幾個潮間帶風電項目的可研報告已經做完,雖然還未獲批,需要做進一步的深入調研,但“估計兩年之內能開工”。
而之所以建設潮間帶風電場示范項目,施鵬飛解釋說,“是因為根據可行性研究的測算,潮間帶海上風電場的成本要比近海的低一些,“更具有經濟性”。
目前以江蘇、浙江為首的各沿海省份的規劃都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中。2009年6月1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會議強調,要積極發展風電和核電為主體的新能源產業。
據江蘇省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辦主任許瑞林介紹,根據江蘇省海上風電發展規劃前期研究成果,江蘇省海上風電可開發容量約1800萬千瓦,其中,潮間帶可開發250萬千瓦,近海可開發1585萬千瓦,預計到2020年,江蘇省在潮間帶和近海將建成約70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形成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而根據浙江省的初步規劃,該省將確保2012年前建成近海風電場10萬千瓦,2015年105萬千瓦,2020年270萬千瓦。其中2010年將要開工的杭州灣近海風電場一期工程,計劃開發規模102兆瓦,初步規劃安裝34臺單機容量為3兆瓦的風電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