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中國已成為非洲最大貿易伙伴,中國企業的投資項目遍布非洲,更多的企業正在走向非洲,中非能源合作是當今國際能源合作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經過多年快速發展,中非能源合作如何持續進行,如何進一步有力推進,都是當下值得討論和思考的問題。
由于非洲巨大的能源潛力和普遍的電力短缺,可再生能源開發成為未來中非能源合作的一個重要方向。IEA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取決于能源行業”。可再生能源為非洲獲得清潔、廉價和充足的能源供應提供了契機。
非洲可再生能源有很大的潛力。許多非洲國家每年的平均日照時長超過2500小時,而且太陽輻射水平高;西非海岸和蘇伊士灣沿海地區有大量的風能資源;東非大裂谷地熱潛能約1.4萬兆瓦;尼羅河、剛果河等河流的水力發電潛能更是巨大。對于非洲國家,建設大型火電站投資大、周期長,而且受制于電網等基礎設施的限制;而風電和太陽能等電站的安裝規模小,靈活便捷,通過分布式或者微網等分散式服務就可以為非洲提供可靠的能源電力供應,特別是農村地區,比較適應非洲電力需求相對分散的現狀。
反觀國內,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設備制造業產能過剩情況依然嚴重,中國也有加強與非洲可再生能源合作的迫切需求。根據彭博新能源數據,撒哈拉以南非洲2014年可再生能源投資達59億美元,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1.8 GW,超過了過去14年的總和,而且未來可能會更快發展。在歐洲和美國市場需求由于雙反而大幅削減的情況下,借力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加快可再生能源產業走出去,非洲無疑是個實際選擇。
在此前2009年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上,中國政府就提出大規模增加中國在非可再生能源投資,協助在非洲國家開展100項小型清潔能源項目。2012年中非合作論壇則提出“中國繼續幫助非洲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在非洲投資建設可再生能源項目給中國企業提供了市場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