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做好風電、光伏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此前出現較嚴重限電問題的十多個省份,在制定各地年度發電計劃時,明確風電、光伏項目的發電量,并嚴格執行文件中規定的各地年度保障性收購利用小時數。
“我們有自己現實的困難,近一兩年都完不成文件中規定的數字。”甘肅省一位政府部門的人士告訴記者。
聞名全國的“風電三峽”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就位于甘肅,甘肅還擁有大型的光伏地面電站。截至2015年底,甘肅省風電裝機位居全國第三,光伏裝機位列全國第一。
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甘肅的棄風率已經由2015年的39%上升到2016年一季度的48%,棄光率則由2015年的31%上升到2016年一季度的39%。
如此高的棄風、棄光限電比率,當地新能源開發企業備感壓力。這些企業抓住《通知》當作救命稻草,寄望能夠緩解限電局面,這種情緒同樣存在于文件提及的十幾個省份的新能源企業中。然而希望和失望并存。一些企業也從當地政府官員那里聽到了類似上述甘肅省官員的回答。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負責《通知》的起草工作。其相關負責人表示,《通知》的確很可能短期無法全部達到預期,但可以使目前不斷惡化的棄風、棄光現象得到一定遏制。
“至少不要比現在更糟糕了。”他說。目前,各省份對于傳統能源發電都給予一定的計劃電量,加之國家批復的標桿電價,形成事實上的保障性收購;而風電和光伏雖然有《可再生能源法》規定要優先上網和全額消納,但目前只有國家批復的標桿電價,卻沒有計劃電量做保障。新能源業內人士認為,在發電計劃沒有完全放開的階段,風電、光伏除非也參與到“計劃”中,否則就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