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低風速時代”正悄然而至
2016-08-02
來源:國家能源報道
瀏覽數:794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2016年上半年風電并網運行情況》(以下簡稱 《運行情況》)。今年上半年,全國風電新增并網容量774萬千瓦。到6月底,累計并網容量達到1.37億千瓦,同比增長30%。與并網容量增長伴隨而來的,是居高不下的棄風率。今年上半年,我國風電棄風電量達323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48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21%,同比上升6個百分點。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2016年上半年風電并網運行情況》(以下簡稱 《運行情況》)。今年上半年,全國風電新增并網容量774萬千瓦。到6月底,累計并網容量達到1.37億千瓦,同比增長30%。與并網容量增長伴隨而來的,是居高不下的棄風率。今年上半年,我國風電棄風電量達323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48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21%,同比上升6個百分點。
與北方棄風限電地區相比,南方低風速地區反而無論是在風電開發規模上,還是在相關風機機型、技術資金投入等方面,都有長足發展。在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看來,中東部及南部地區接近我國經濟中心,可以實現風電的就地消納,棄風限電問題并不明顯。未來中東部低風速地區將會是我國風電開發的重點。
現象:風電消納仍掣肘產業發展
“十二五”是我國風電迅速崛起的時期,由政府主導的大規模集中開發模式將我國再次推向全球風電之冠。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風電新增并網容量774萬千瓦,到6月底,累計并網容量達到1.37億千瓦,累計并網容量同比增長30%,增速較為明顯。隨著發展進入歷史新階段,我國風電產業也出現了新的問題與矛盾。這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棄風限電。
《運行情況》顯示,上半年,全國風電上網電量約1200億千瓦時,同比增23%;平均利用小時數917小時,同比降85小時;風電棄風電量323億千瓦時,同比增148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21%,同比上升6個百分點。“三北”地區棄風率仍居高不下,內蒙古棄風率為30%,甘肅和新疆接近50%。
面臨行業發展失衡,我國能源主管部門將調整能源結構作為主攻方向,有扶有控,今年上半年針對行業頑疾開出一劑劑良方,確保行業健康持續發展。近日,國家能源局提出建立風電投資監測預警機制,引導風電企業理性投資,促進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具體來說,監測預警機制的指標體系分為政策類指標、資源和運行類指標、經濟類指標。最終風險預警結果由三類指標加權平均確定。預警程度由高到低分為紅色、橙色、綠色三個等級,預警結果每年定期發布。
《2016年全國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顯示,吉林、黑龍江、甘肅、寧夏、新疆5個省份預警結果為紅色。對此,業內專家表示,預警機制的推出,對于落實可再生能源電力最低保障性收購小時數的政策有著助推作用,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助力解決我國風電產業所面臨的棄風限電問題。
趨勢:中東南部將成下一輪開發重點
《運行情況》顯示,上半年全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較高的省份是云南 (1441小時)、四 川(1377小時)、天津(1266小時)和福建(1166小時)。中東部及南部利用小時數較高。
實際上,我國低風速資源非常豐富,可利用的低風速資源面積約占全國風能資源區的68%,且接近電網負荷中心,主要集中在福建、廣東、廣西、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和云貴地區。在未來,開發低風速區風場將是我國風電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并成為我國實現2020年節能減排目標及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的重要補充力量。
在此背景下,去年以來,部分南方省份通過核準的風電項目開始逐漸上升,近期,福建、安徽、云南等地均有風電項目核準、風機并網以及項目開工等消息傳出。
以上情況說明,目前中東部及南部低風速地區已經具備較好的開發價值,將會成為我國風電下一輪的開發重點。
原因:低風速技術進步與地緣優勢
“中東部地區風資源雖然不及三北地區,但隨著低風速機組技術不斷進步,目前低風速地區的風資源已具備較好的開發價值。與此同時,這些地區更加接近我國經濟發展中心,可以實現風電就地消納。”秦海巖認為,要實現我國風電產業在“十三五”期間的可持續發展,就要保證2000萬千瓦以上的年度增長規模,從而避免因市場大幅萎縮導致一個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半路夭折。而只有保證到2020年實現2.5億千瓦的累計裝機目標,才能兌現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減排的承諾目標。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調整發展布局,加大中東部地區開發力度。
此觀點在丹麥風能咨詢機構MAKE早前發布的 《2016年中國風電市場展望報告》中得到了印證。報告指出,我國第一輪電價下調于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一、二、三類風區平均風電項目收益率急劇下降,而未受新電價影響的部分四類風區擁有了更大吸引力。
- 閱讀上文 >> 去杠桿日子里的新能源 關鍵看你“點啥菜”
- 閱讀下文 >> 中國海上風電機組發展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