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熱潮漸變消納痛腳 339億度風電遭棄
新能源投資大躍進如今遭遇到了消化能力不足的困境。來自近日權威媒體的報道消息稱,2016上半年全國平均棄風率達21%,創下歷史最高;西北多個地區近半風機處于停運狀態。
棄風,即處于正常運轉的風機暫停工作。近年來,棄風現象持續發酵,風能資源最豐富的西北地區尤甚。能源局數據顯示,2016上半年全國風電平均棄風率21%,同比上升6個百分點。其中,西北地區是棄風重災區,甘肅棄風達47%,新疆45%,內蒙古30%。
面對棄風率持續攀高,能源局7月22日發布《關于建立監測預警機制促進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將西北多省區列入“投資紅燈區”,能源局不對其下達年度開發建設規模,地方暫緩核準新的風電項目,建議風電開發企業慎重決策建設風電項目,電網企業不再辦理新的接網手續。市場人士認為,新規下紅燈區的省區實際上被叫停了風電投資。
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此指出,當前棄風率不斷上升,主要是企業投資過快,第二是電力產能目前嚴重過剩,預計2017年棄風現象會更嚴重。
棄風限電形勢嚴峻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4.8億千瓦,其中水電裝機(不含抽水蓄能機組)3.0億千瓦,發電量10985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19.6%;風電裝機1.29億千瓦,發電量1863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3.3%。此外,光伏發電裝機4318萬千瓦,發電量392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0.7%,生物質發電裝機1031萬千瓦,發電量527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0.9%。
另據國家能源局近日公布的《2015年度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監測評價報告》,2015年棄風限電形勢嚴峻,全國棄風電量339億千瓦時,同比增加213億千瓦時。對此,業界資深人士韓曉平曾指出,這也是電力改革不到位導致的。審批權下放以后,一些地方盲目、沖動上風電、光伏等項目,想把GDP留下,但供需之間沒有辦法有效地配置資源。
就甘肅而言,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介紹說,甘肅等地的風力資源比較好,但是其發電量是超過本省的需求量的。2014年全省社會用電量僅為1095億千瓦時,而甘肅電源總裝機在當年9月已高達4408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1720萬千瓦。為什么不往其他地方輸送?姜克雋指出,其他能源需求旺盛的地區的電網建設尚未完備,需要國家層面進行電網的建設,合理地利用可再生能源。
對于地方逐年加劇的棄風限電問題,2016年3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做好2016年度風電消納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要求嚴格控制棄風嚴重地區各類電源建設節奏,其中,明確2015年棄風較嚴重或棄風率增長較快的地區,包括內蒙古、吉林、黑龍江、甘肅、寧夏、新疆等地區,2016年度暫不安排新增常規風電項目建設規模。
五省區新建風電項目被叫停
基于上述背景,7月能源局下發《關于建立監測預警機制促進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按照國家能源局的方案,風電投資監測預警機制的指標體系分為政策類、資源和運行以及經濟類三大指標。其中包括棄風率、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以及當地風電企業虧損率等具體參數。
風險預警結果則由三類指標加權平均確定,預警程度由高到低分為紅色、橙色、綠色三個等級,預警目標年為發布年的一年后。預警結果為紅色的省(區、市)風電開發投資風險較大,國家能源局在發布預警結果的當年不下達年度開發建設規模,地方暫緩核準新的風電項目(含已納入年度開發建設規模的項目),建議風電開發企業慎重決策建設風電項目,電網企業也不再辦理新的接網手續。
預警結果為橙色表示風電開發投資具有一定風險,國家能源局原則上在當年不下達年度開發建設規模。預警結果為綠色表示正常,地方政府和企業可根據市場條件推進風電項目開發投資建設。國家能源局強調,如果前一年度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低于地區設定的最低保障性收購小時數,該地區的風險預警結果將直接定為紅色。若棄風率超過20%,該地區的風險預警結果將為橙色或橙色以上。
根據該預警機制的計算方式,今年風險預警結果顯示為紅色的有五個省區,分別為吉林、黑龍江、甘肅、寧夏和新疆,這些地區將暫緩核準新的風電項目,電網企業也不再辦理新的接網手續。“發布該預警機制,說明政府開始關注風電行業存在的諸多不理性行為。”一位風電企業人士指出,對于企業而言,該政策有利于提高各發電集團內部風電等新能源的話語權。同時,雖然目前棄風限電現象嚴重,但由于五大電力等公司每年都需要完成新能源占比的硬性指標,市場對風電的投資依然火熱。
電力需求不足是主因
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2015年底風電搶裝是導致2016年部分地區風電消納困難的直接原因。國家規定2015年前核準且于2016年前投運的風電項目可以享受原有電價政策,受風電標桿上網電價下調的影響,風電企業為了享受較高電價在去年年底突擊搶裝。
2015年12月,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新增風電1400萬千瓦,環比增長8.5倍,同比增長155%,約占2015年風電全年新增裝機容量的一半,并且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占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的69%。這是2016年上半年西北地區風電消納形勢更加嚴峻的主要原因。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則認為,2016年以來,由于全社會電力需求增速放緩以及火電爭相上馬,常規能源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擠出效應加劇,致使棄風棄光問題越發嚴重。不過究其根源,用電需求放緩、靈活調節電源比例低、電源電網缺乏統一規劃以及缺乏激勵政策,才是部分地區棄風棄光問題長期無法解決的根本原因。
2015年,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用電量同比增長僅0.1%,增速比上年低2.9個百分點,其中東北、華北、西北地區分別為-2.0%、-1.7%、2.0%;2016年上半年用電量有所回暖,但增長仍然乏力。“在電力需求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包括新能源在內的各類電源裝機仍保持較快增長,新增的用電市場已無法支撐新能源等各類電源增長。”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說。同時,新能源與調峰電源在規劃和項目安排上缺乏統籌協調,電源結構性矛盾突出,系統調峰困難;新能源發展與電網規劃脫節,跨區跨省通道建設滯后,這都是造成“棄光”的重要因素。
所幸,棄風限電已被列為“十三五”期間重點解決的問題。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處長李鵬此前曾公開表示,風電“十三五”規劃重點不是裝機和并網目標,而是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重點解決棄風限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