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3日,國家電網給環保機構中國綠發會回函,解釋了中國部分地區新能源發電“棄風”、“棄光”的問題。國家電網介紹,2015年國家電網調度范圍內,棄風棄光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肅、吉林等地區。棄風嚴重地區甘肅、寧夏、新疆等在2015年年底前搶裝風電項目,引起了2016年上半年風電消納矛盾。
風力發電配圖。東方IC
8月15日,中國綠發會曾致函國家電網公司,稱多地國網電力公司嚴重的“棄風棄光”行為,使得當地風電、光伏產業發展受制約,燃煤發電排放增加,大氣環境污染加劇等問題,并誠請國家電網公司重視并給予解決。
棄風地區曾搶裝風電
國家電網回函介紹,國家電網調度范圍為26個省、區、市,其中19個省(地區)基本不棄風,24個省(地區)基本不棄光。棄風集中在7個的省(地區),棄光集中在2個省(地區)。
在國家電網調度范圍內,2015年棄風比例超過15%的省(地區)4個,棄光比例超過15%的省(地區)2個,矛盾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肅、吉林等地區。
2015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適當調整陸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調低風電上網電價。該政策適用于2015年1月1日以后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以及2015年1月1日前核準但于2016年1月1日以后投運的陸上風電項目。
國家電網回函中稱,受該政策影響部分風電項目在2015年年底前搶裝完成。尤其是棄風嚴重的甘肅,寧夏,新疆等地區,在2015年合計新增1536萬千瓦,是2014年的2.1倍。國家電網稱由于搶裝引起的風電消納矛盾在今年上半年開始顯現。另一方面,2016年西北地區其他電源如火電、光伏發電裝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截至7月底總裝機同比增長24%,而全社會用電量僅同比增長2%,使得新能源消納形勢惡化。
而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棄風電量339億千瓦時,同比增加213億千瓦時,全國平均棄風率為15%,棄風率最高的甘肅省達到了39%。到了2016年上半年,問題愈加嚴重,全國平均棄風率攀升至21%,甘肅的棄風率到了47%。
棄風棄光原因復雜
國家電網回函稱,一些地方出現“棄風”、“棄光”有幾大原因。
其一全國用電需求放緩,市場能夠消納的火電和新能源總量不足。2015年國家電網調度范圍內用電量同比增長只有0.1%,但是截至2015年底,國家電網各類電源總裝機同比增長10.8%。由于市場無法消納,2015年國家電網調度范圍內火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利用小時數同比分別下降378、181、38小時。
其二電源結構不合理,系統調峰能力嚴重不足。國家電網回函稱,“三北”地區火電占比達到70%,而抽蓄、燃氣等靈活調節電源比重不足4%。而這些火電機組中,供熱機組占很大比重,其中吉林占比達到74%,每年冬季保供熱和新能源消納的矛盾非常突出。國網發展部副處長吳靜對財新記者說,火電在晚上沒有用電負荷的時候應該壓下來,但是東北地區冬天有供熱的需求,火電同時在進行發電和供熱,所以晚上還得發,這樣就壓縮了風電的空間。據統計,2015年67%的棄風發生在供暖期。
其三電網項目核準滯后于新能源項目,跨省跨區通道能力不足。國家電網回函稱,現有輸送新能源的通道能力占“三北”地區新能源裝機比重只有15%左右。例如甘肅酒泉風電基地裝機規模已經超過12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近600萬千瓦,但是酒泉~湖南特高壓直流工程2015年5月核準建設,預計2017年才能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