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消費延續低迷,凈進口大幅回升。根據國家統計局及海關數據計算,2016年全國原煤表觀消費量為36.1億噸,同比下降7.7%,創三年來表觀消費新低。與2013年煤炭消費峰值(42.9億噸)比,降幅達16.0%,主要因近年來經濟增速放緩及能源轉型影響所致。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原煤凈進口24673萬噸,同比增長24.2%,增速比2015年同期擴大54.6個百分點,并由負轉正。其中,2016年7—11月,原煤累計凈進口約1.2億噸,同比增加3332萬噸,對全年凈進口增量的貢獻率達到69.4%。這主要是因下半以年來國內煤價快速上漲,使得進口煤在一段時間內價格優勢明顯,國際采購訂貨增加。
煤炭價格大幅上漲后逐漸企穩。2016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煤炭去產能工作深入推進,煤炭市場開始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煤價也從低谷開始反彈并持續上漲。根據秦皇島煤炭信息網數據計算,2016年11月環渤海動力煤月均價格較7月份上漲41.4%。整個7—11月的環渤海動力煤均價比2015年同期上漲32.6%。煤價的上漲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煤炭去產能的順利進行,國家相繼出臺一系列煤價調控政策后,煤炭價格才逐漸企穩。2016年12月環渤海動力煤均價為595元/噸,環比下降1.2%,結束了自7月以來的連續上漲勢頭。
二、2017年能源市場展望
國際方面,2017年歐美等主要經濟體的政治不確定性或將引發意外事件,對全球經濟產生一定程度的沖擊,但這并不會改變全球經濟緩慢復蘇這一趨勢,預計主要經濟體之間爆發持續貿易戰的概率較低。國內方面,中國經濟將緩中趨穩,政策取向將穩中求進,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將進一步加快。預計我國一次能源表觀消費總量企穩,清潔低碳能源消費比重繼續增加。從能源各行業看,其發展或將呈以下趨勢:
石油需求繼續放緩,對外依存度穩中趨升。2017年,隨著產業轉型不斷升級以及替代能源快速發展,國內石油需求增速將繼續放緩。同時,由于近兩年國際油價低位運行,中國加快原油進口,導致原油庫存高企,未來在油價企穩回升的情況下,國內原油生產將趨于穩定,原油進口量繼續大幅增長的空間有限,但其對外依存度仍將穩中趨升。油氣上游改革試點持續推進,但對短期國內供給沒有影響。
成品油消費總體維持中低速增長,供需或將進一步寬松。2017年,國內成品油消費將緩慢增長,但汽油、煤油、柴油消費將呈繼續分化態勢。在乘用車保有量持續穩定增長的預期下,預計汽油消費仍將保持中速增長。隨著國內大氣治理力度不斷加大、節能減排工作的不斷深入,制造業、采掘業等主要行業的柴油消費將難有起色,預計柴油消費整體將延續低迷態勢,柴油消費峰值或已經到來。同時,航空建設穩步加快推進,民用航空客貨運量仍將保持較快增加,煤油整體消費或將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
天然氣消費穩中有升,季節性供需矛盾難以緩解。2017年,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持續提高和城市管網的逐步完善,城市燃氣消費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工業領域,鋼鐵、玻璃、陶瓷等主要用氣行業仍面臨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對天然氣消費的拉動較為有限。但與此同時,2017年也是大氣污染防治行動的收官之年,隨著各地“煤改氣”進程的加速、一系列擴大天然氣利用政策的出臺、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等工作的深入推進,預計天然氣消費將保持穩定增加,但受儲氣調峰能力不足的影響,天然氣季節性供需矛盾仍難以有效緩解。
電力消費增速將有所回落,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將繼續下降。2017年,受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結構轉型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影響,第二產業用電增速難以快速提高,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仍將持續快速增長。考慮到2016年夏季高溫導致用電基數較高的影響,預計2017年用電增速將有所回落。由于之前裝機增長明顯快于電力需求增長,尤其是火電裝機出現較為嚴重的過剩,預計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仍將繼續下降。
煤炭去產能還將持續,煤炭消費仍將繼續走低。2017年,伴隨著煤炭行業去產能的繼續推進以及國企改革進程的加快,煤炭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大型國有企業對全行業的控制程度將進一步增強。受清潔低碳能源替代的影響,煤電的市場空間將被進一步擠壓;與此同時,鋼鐵、建材等行業用煤及其他散煤消耗難以復蘇,加之愈發嚴格的環保要求約束,預計全年煤炭消費仍將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