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會上認為風電發展過快,主要集中于以下兩點:首先,電源建設快于電網建設,風電并網瓶頸加劇;其次,風電設備廠商過多,產能有過剩傾向。
由于風電具有隨機及間歇特性,我國風電開發建設相對集中,單個風電場工程項目裝機規模較大,且大部分處于電網末端或薄弱地區,風電規模化建設對當地電網安全運行、調度、電源結構配置、電源協調運行、電力消納和外送等都將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大規模風電接入電網仍存在一定困難。
如果從整個環境與資源形勢來分析,就會得出結論,并非是風電發展過快,而是電網發展滯后。有關風電的各種體系、認證、標準尚未完善。進一步加快電網建設,從政策上協調各方利益,應成為下一步工作的著力點。
從宏觀上看,2008年我國發電裝機總容量已將近8億千瓦,而風電只有1000萬千瓦,不到其中的1%。到2020年,我國風電裝機將達到1億千瓦,電力總裝機將達到15億千瓦,風電在整個電網中的比例將達到6%。屆時,隨著智能電網與儲能技術的進步,全國范圍內的電力調度將逐步實現,消納這部分風電將不是問題。
第二個問題,目前我國風電機組制造廠多、分散、規模小,且以引進和消化國外技術為主,自主研發力量不足,社會上所說的風電整機制造企業已達70余家,具體表現為有意愿進入風電制造行業的企業很多,但真正具備整機制造能力的企業尚為數不多。
2008年,大連華銳、金風科技、東方汽輪機三家企業的年產量均達到了100萬千瓦以上,屬于風機制造企業的第一梯隊;位于第二梯隊的風機制造企業有浙江運達、上海電氣、明陽、湘電等,年產量在10~25萬千瓦。另外,還有5家企業剛剛開始小批量生產,年產量不到10萬千瓦。其他企業,尚處在樣機制造甚至只是“想法”制造階段。因此,70余家的企業數量不等同于設備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