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而言,韓曉平認為,因為央企的壟斷經營,容易被地方政府的考慮“左右”,主管部門也因此被套牢。
風電配額如何實現?
實現輸配分離,把綠色電力配額到每一個地區、每一個城市、每一個企業乃至每一個人
壟斷性央企與政策層、央企和地方政府這兩個層面的博弈決定著新舊能源格局變化;能否達成利益平衡,決定著短期內是否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電價改革”,也就決定著能否盡快實現風電的有效配給。
韓曉平認為,要解決以上兩個問題,只有從制度設計上著手,繼續深入推動電力體制改革,實行輸配分離,讓地方參與電網公司的經營,并根據地方情況制定電價。他補充說,由地方參與運營的電網公司經理要通過社會招聘而不能由國家電網公司委派,才能調動地方的積極性。
“實現輸配分離,把綠色電力配額到每一個地區、每一個城市、每一個企業乃至每一個人,就像英國正在做的一樣,給每個個體配額碳減排任務,不能完成的到市場上購買,節約下來的可以到市場上去賣,這樣綠色交易機制就建立起來了。”
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尤為關鍵。由地方政府向發電公司買電,此后一步步推進階梯性電價、季節性電價等結構性電價,其他調節手段就會發揮作用。風電并網使用的問題不難解決。
韓曉平最后指出,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堅持市場化改革,放手讓市場的力量配置資源。電價的問題、能源資源的優化配置、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利用,沒有地方政府和更多企業的參與不可能解決。在改革制度設計上,應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原則,而不是受少數壟斷央企的影響。政府應該力圖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來共同參與解決中國能源、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特別要警惕一些壟斷企業以改革為名將企業的利益強加給政府和群眾,逆向對沖市場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