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發展的中國風電設備產業,又被注入了一劑新的強心劑。
最新編寫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下稱《新興規劃》)提出,2011-2020年,中國將累計增加新能源產業直接投資5萬億元,投向包括核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
“《新興規劃》的出臺對風機設備產業肯定會有觸動,但并不會出現新的高速發展和重復建設。”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姜謙對本報記者分析。
此前,在2006年公布《可再生能源法》,以及政府采取的包括固定電價等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我國風機設備產業曾經過一輪爆炸性的擴張。風機制造商數量由2004年的6家,激增到現在的80多家。
“現在多數企業都面臨著開工不足的情況。”北京北重汽輪電機有限公司(下稱北重)營銷經理孫洪剛坦言,近幾年風電設備制造市場的產能擴大的速度超過了市場的需求。所以,即使《新興規劃》出臺,“未來也還是會以行業整合及消化過剩產能為主。”
實際上,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的數據,2009年我國(不含臺灣省)新增風電裝機容量1380.32萬千瓦,雖年同比增長124%,但全國新增市場的59.8%,都是被排名前三的華銳風電、金風科技(002202)(002202)和東方電氣(600875)(600875)所獨占。其中,華銳新增裝機349.5萬千瓦,金風為272.2萬千瓦,東汽203.6萬千瓦。
與此相對應的,是排名在第四位及以后的企業新增裝機容量最高不到80萬千瓦。據統計,新增裝機在10萬-80萬千瓦的有16家企業,合計新增裝機500萬千瓦,占我國新增市場的36.2%。
然而,雖不知5億元的大蛋糕中,風電設備行業最終能獲益幾多,但在總額巨大的誘惑下,每家企業都渴望能分得一杯羹。于是,最大程度的拓展市場就成為了各家企業的第一要務。
目前,盡管國家增資大幕還未拉開,各企業暗戰已風起云涌。拓展海外市場、開發風電場和邀請能源企業入股,是風電設備企業較為青睞的方式。
政策利好?霧里看花勢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