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范圍內海上風電產業爭奪大戰進行得如火如荼,國家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啟動,首批項目規模龐大,各大電力公司和設備制造商“摩拳擦掌”,已經被定性為“產能過剩”的風電設備正在準備迎來海上風電的又一高潮,開始從陸上到海上的“第二次出征”。
因此,不少業界人士把2010年定義為“中國海上風電的發展元年”。他們同時認為,我國政府計劃在資源豐富且人口稀少的西部地區擴大陸上風電規模,在東部沿海開展潮間帶風電項目試點,并啟動中深海域的風電場開發,這種戰略發展前景廣闊。
發展如火如荼
國家能源局在2010年能源工作總體要求和任務中明確指出,2010年,要繼續推進大型風電基地建設,特別是海上風電要開展起來。
今年4月,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啟動,國家能源局向遼寧、上海、山東、江蘇等11個省份有關部門下發了通知,要求各地申報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按照 “先試點、后擴大”原則建設,根據風能資源、海域環境、電力送出和技術能力等條件統籌確定項目規模。
海上風電建設開始大踏步地提速加碼。
而上海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案例,7月以來,我國海上風電的第一個大型試點項目——上海東海大橋100兆瓦海上風電場并網發電,34臺風機隨風而動,十分壯觀;與此同時,上海電氣研制的國內首個3.6兆瓦海上風機下線,風輪直徑達到116米;作為民營企業代表的上海萬德風電公司,其兩臺兆瓦級直驅式永磁風機不久前也在奉賢近海風場并網發電。這一切都表明,上海海上風電建設和海上風機設備制造正進入快速發展期。
“事實上,中國有著豐富的風能資源,這些資源都藏在長長的黃金海岸線中。還有,海上風電不怎么占用地域,并且靠近電力負荷中心,不像陸地風電有長距離輸送的麻煩。”中投顧問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姜謙這樣告訴記者。
反觀現實,雖然近幾年來中國陸上風電取得了較快發展,連續四年裝機容量呈翻番增長,但海上風電的開發才剛剛起步。我國2009年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僅6.3萬千瓦,而同期海上風電發展最快的英國實現新增裝機容量30.6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89.4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