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規劃了七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其中,酒泉基地的風電實際裝機總容量已超過450萬千瓦。據酒泉市發改委副主任吳生學介紹,酒泉風電基地一邊在瓜州和玉門布局風電場建設,一邊在肅州大力建設酒泉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
在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風力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整整一周年之際,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了占據酒泉70%風電裝機量的酒泉市瓜州縣風電場基地,以了解政策推出一年來對中國風電產業的發展影響。
在茫茫戈壁灘,中國證券報記者看到了央企的跑馬圈地,看到了風電場的大干快上,也看到了風機在大風中的停轉——好大一座“風車之城”,有喧囂的激情,也有寂靜的無奈。
央企分食瓜州風場資源
在瓜州2.41萬平方公里廣袤無垠的茫茫戈壁上,放眼望去,視線所及的地方都是白色的風機,短短2年時間,這里儼然成為了“風車之城”。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瓜州目前共有國電、中廣核、大唐、華能、華電、中電投、中節能等21個企業參與從事風電場建設。截至2010年8月11日,瓜州全縣風電裝機量已達303.95萬千瓦。而瓜州力爭在9月底完成裝機380萬千瓦的目標。
就目前在瓜州發展風電的企業背景來看,是清一色的“中央軍”,民營企業甚至其他地方企業根本無法進入風電場運營商的行列。上海一家綜合投資類型上市公司的風電項目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他們投資了4個風電場,分別在內蒙古和遼寧,公司還在積極尋求電風項目,但是像酒泉的風電不敢做過多打算,因為“誰都知道,那里是央企的地盤”。
據瓜州縣宣傳部負責人介紹,目前瓜州的風場資源中,中電國際和中廣核的項目最多。這位負責人也坦言,“現在來開發風電的企業都是央企。”
以中電投集團下屬的中電國際新能源公司為例,截止到現在,中電國際新能源公司目前投資和管理著8家風電企業(8個風電項目),其中4家在酒泉地區,總裝機量高達450MW(45萬千瓦)。實際上,中電投早在2007年酒泉風電規劃尚未出臺時,就已經早早來“占位”,當年的7月份,就有甘肅酒泉一期(100.5MW)建成投產。
“上網電價”推動開發提速
在去年8月8日,甘肅省高調宣布,我國規劃建設的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一期工程開工建設,至2010年風電裝機將達到516萬千瓦,到2015年風電裝機規模將達到1271萬千瓦。
就在甘肅省宣布千萬千瓦風電基地開工的兩周前,國家發改委正式推出了《關于完善風力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以區域固定上網電價代替以往的申報單項目定價制。按照《通知》中確定的四檔價格,酒泉風電上網電價確定在0.53元/千瓦時。
瓜州縣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進入7月以來,瓜州縣有14個風電場在建設,風機吊裝進度每天達到20臺,每天就有一個3萬千瓦的風電場在瓜州落成。
在瓜州縣東大橋區塊,一位五大電力集團之一所屬的100MW風電場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我們集團公司是最早來瓜州投資建風電場的,沒有這個上網電價之前,我們要‘一項一議’申報,現在有了明確的上網電價,省卻了麻煩的程序,同時收益也有了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