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該公司為了拿到這個項目,最后僅以0.4616元/千瓦時獲得項目,而當時風機造價成本要遠遠高于現在,這顯然是一筆虧本的買賣。目前推出的標桿上網電價,使得風電場運行商有理論上的利益保障,投資情緒更是高漲。
據瓜州縣宣傳部負責人介紹,實際上,瓜州風電是在去年下半年才開始大量開工發展的,這1年的發展速度超過了過去10年。顯然,隨著上網標桿電價的推出,原來電價審批的不確定性消失,在2007年前后就已經被瓜分完畢的酒泉一、二期風電場(三期當時仍然未劃定)項目建設因此步入了快車道。
從去年開始,瓜州風電主要以20萬千瓦的大型風場為基本單位進行開發。不過,在中國證券報記者于瓜州當地獲悉的一份風電規劃圖中,瓜州北大橋二期245萬千瓦、瓜州風電3期360萬千瓦等項目,目前僅劃定了風場資源,還未劃定具體由哪些公司負責開發。
風機閑置率高達80%
在瓜州東大橋區域,甘肅中電酒泉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中電國際子公司)運行著100MW項目,因為在2007年建設,均為當時主流的0.75MW機型,共134臺“白色風車”分布在20平方公里的戈壁上。
現場,中國證券報記者看到,盡管當地戈壁曠野的風力有4級左右,是很理想的風力狀況,但是該風場近80%風機并未運轉。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中電酒泉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的現場運營中心了解到,該100MW項目早在2006年6月21日就通過國家發改委特許批準,2007年1月第一臺風機并網發電,工程于2007年10月竣工。當時即配套1座110KV/100MW的容量升壓站,直接送上瓜州330KV的電網。但實際上,由于上網接入問題,至今該風場仍有大量已經建成的風機在閑置。
中電國際的這個風場并非偶然,瓜州縣發改委一位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截至目前,瓜州全縣已經并網風電裝機量僅為60萬千瓦,僅僅占到瓜州風電裝機量300萬千瓦的20%。
2009年甘肅省電力公司投資120億元,建設一條河西750千伏的雙回輸電線路。但經計算,常規情況下,河西750千伏電網西電東送能力僅為180萬千瓦,仍然無法滿足今年計劃生產的516萬千瓦風電送出需要。
有業內人士指出,現在都是先有電源,然后才有電網建設規劃,未來幾年這種情況仍將延續。電網建設需要3年左右的周期,不論是風電還是其他新興能源,都會面臨永遠有相當一部分電源無法上網的問題。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風電無法上網,不僅僅是電網無法負載的問題,風電的不穩定性也是個大問題,建設千萬千瓦級的風電,理論上需1200萬千瓦調峰電源,但是酒泉地區原本就缺水、缺煤。
瓜州縣委一位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我們現在很發愁這個抽水蓄能的水電站怎么個建設法,但發展風電必須要匹配抽水蓄能的電源。”
目前瓜州已經在上馬200萬千瓦的火電機組,正是為風電調峰而建。而在當地風電規劃圖上,中國證券報記者看到,在瓜州縣東北部臨近橋灣40萬千瓦風場規劃區附近,已經預留出了一個裝機量達到200萬千瓦的核電廠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