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寧渤:目前風電與常規能源在技術、經濟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從技術方面考慮風電幾乎不可能完全達到常規能源的技術水平;從經濟性方面考慮常規能源價格上漲是必然的趨勢,目前風電發電成本已經可以與天然氣發電競爭,預計到2020年前后風電的發電成本具備與煤炭發電競爭的條件,因此如果單純考慮經濟性風電將在2020年以后逐步與常規能源接軌。但風電要成為常規能源還需要在儲能、控制和制造等技術方面有重大突破,目前還無法預計風電成為常規能源的時間表。
《ME現代能源·現代風能》:“資源導向型”的風能發展定位可行性有多大?
汪寧渤:我認為“資源導向型”是中國風電發展的基本特點。我曾經發表了《酒泉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引領未來風電發展的新趨勢》的論文。
中國呈現了資源與市場的逆向分布的顯著特點。中國陸上風能資源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和甘肅等三北地區,國家規劃的七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除了江蘇以外全部集中在三北地區;中國的用電負荷中心主要集中在自然條件較好的人口稠密東南沿海地區,即使在三北地區的用電負荷中心也遠離風電基地,自然形成了風電資源與用電負荷的逆向分布。
“資源導向型”風電發展模式完全不同于歐美風電發展模式,不僅需要應對風電自身發展的一般性問題、還需要更加關注風電送出、消納、調頻調峰和電力系統穩定問題。
在風電發電技術不斷成熟的情況下,所有的矛盾與問題都集中在電網方面,能否滿足風電送出的需求是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成功與否的關鍵;面對前所未有的輸送能力、調峰能力、電力消納和系統穩定等方面的一系列難題,電網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ME現代能源·現代風能》:風電電力跨區輸送是很好解決利用風資源問題的根本嗎?這是否會造成電力的流失?
汪寧渤:在中國風電連續四年翻番高速發展的大好形勢下,風電發展較快的地區首先遭遇到風電消納能力不足的市場“瓶頸”,伴隨著七個千萬千瓦風電基地的開工建設,預計未來制約中國風電發展的主要“瓶頸”是市場。
我們以酒泉千萬千瓦風電基地為例分析風電的消納問題。
目前酒泉投產的近100萬千瓦風電在酒泉及河西地區已經無法消納,幾乎全部需要送到蘭州負荷中心消納;今年年底酒泉風電基地裝機容量將達到516萬千瓦,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省統調范圍內最大負荷980萬千瓦、省公司售電量620億千瓦時。全省用電最大負荷僅為980萬千瓦,要消納516萬千瓦風電,從一電力平衡的角度考慮根本沒有可能;省公司售電量620億千瓦時中要消納,03億千瓦時的風電上網電量,從電量平衡看似乎可能,但考慮到面臨著水電、火電建設項目大批投產,如果516萬千瓦的風電發電量全部在甘肅省內消納,火電機組的利用小時數將下降到3500小時以下。因此無論從電力平衡、電量平衡方面考慮,今年516萬千瓦風電需要在更大的用電消納市場消納。
2015年1271萬千瓦以及2020年增加到2000萬千瓦以上裝機容量的風電項目,即使考慮全省用電負荷以年均10%的增長率增長,從電力平衡的角度考慮,不僅甘肅電網也無法消納,預計西北電網也難以消納。2015年及2020年裝機容量所對應的風電發電量分別約為250億千瓦時、420億千瓦時,即使考慮全省用電量需求以年均8%的增長率增長,不僅甘肅電網也無法消納,預計西北電網也難以消納,因此2015年及以后的風電發電量必須依靠全國電力市場消納。
大規模風電的消納問題是制約未來中國風電發展的關鍵“瓶頸”,必須需求更大的風電消納市場,跨大區輸送是解決未來大規模風電基地消納問題的必然選擇。由于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已經具備大規模應用的條件,遠距離輸電的損失已經大幅度降低,相對于鐵路運輸和常規交流輸電已經降低到微不足道的水平。
《ME現代能源·現代風能》:風電火電打捆聯合外送具有哪些合理性?
汪寧渤:中國不僅風能資源與用電送出逆向分布,中國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水電資源也是逆向分布,能源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能源需求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中國能源資源與市場的逆向分布,并且過分依賴鐵路運輸的發展模式,導致中國煤電油運問題長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尋求新的能源輸送方式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的能源需求不S斷增加,國內傳統能源基地增加供應能力減弱,今年年初在華中、華東地區遭遇的煤電油氣緊缺局面證明,單純依靠現有能源基地增加供給能力已經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開發新疆及內蒙古西部地區的煤炭資源成為國家能源戰略的合理選擇。新疆和內蒙古是中國煤炭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受到現有鐵路運輸能力的限制能源資源優勢難以充分開發利用,大量新建運煤炭的專用鐵路不僅受到建設成本、土地資源和環保等因素的制約,還受到運力平衡、運輸距離、價格等經濟因素的制約,急需尋求新的替代能源輸送方式。
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把西部的能源資源遠距離輸送到經濟中心,酒泉風電基地配套建設一定規模的火電以特高壓直流外送,不僅能夠有效地解決風電的接入和消納問題,而且以輸電替代輸煤有利于緩解鐵路運力不足的矛盾,將新疆、外蒙古的煤炭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在有效增加國家能源供給能力。通過在酒泉建設火電項目減少在華中或華東地區火電建設規模,在不增加全國火電建設總規模的情況下,為中國能源資源提供一種合理的輸送方式。
《ME現代能源·現代風能》:風電打捆外送的能源為什么不選擇其他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