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自行車要想平穩必須有一定的速度,而速度太快又容易摔倒,華銳在速度和平穩之間取得平衡的手段則是不斷加大研發力度。正是其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可靠的產品質量,保證了華銳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不用擔心摔倒。
1990年9月10日,錢學森在寫給時任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低速所所長賀德鑫的信中這樣寫道:“我設想我國21世紀的供電問題可以由以下方案解決,400萬臺標準化的500千瓦風力發電機組……”
錢學森沒有想到,剛剛進入21世紀的中國就生產出了兆瓦級的機組,國內其他風電整機企業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2004年,當千瓦級機型還在為企業創造著高額利潤時,華銳就著手引進了德國主流的1.5兆瓦風電機組技術,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2006年6月中國第一臺國產化1.5兆瓦風電機組出產,9月該機組并網發電,2007年生產1.5兆瓦風電機組500臺,4月中國第一個國產化兆瓦級風電場 ——華能威海一期13臺風電機組一次性通過預驗收。
華銳風電兆瓦級機組的率先出產使其迅速獲得了國內市場的大塊份額,而國內其他企業的第一臺1.5兆瓦機組在2007年底才出產,于是眾廠商也只能眼看著華銳迅速占領市場而又無能為力。
華銳風電在不斷占領市場的同時,也加緊提高自主研發的能力。華銳的研發投入回報速度在其產品上逐漸顯現出來:2008年,華銳中國第一臺自主知識產權3兆瓦機組出產,12月中國第一臺海上3兆瓦機組出產。2009年3月20日,中國第一臺3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一次整體安裝成功。2010年10月12日中國第一臺有自主知識產權、單機容量最大的5兆瓦風電機組出產。
記者了解到,截止目前,華銳風電已安裝的風電機組有5000多臺,通電運行的已有4000多臺,而其中出現重要質量問題的機組寥寥無幾,不及總數的千分之一,業內人士稱其“安全性能堪比民航”。 對不到千分之一的質量問題,華銳也從不回避。華銳在總部政策層面和執行層面都最大程度地提升了對質量監督和監理工作的重視程度,最大程度地降低質量問題出現的可能性,保證給業主提供質量可靠的產品和周到完善的服務。
華銳副總裁陶剛對記者說:“正是公司對研發和質量控制的重視,保證了華銳高速而又平穩的發展。此次張北、哈密項目招標中,除了價格因素之外,公司整體的技術水平、產品的質量和服務以及在運營方面的經驗,都是綜合指標中的重要因素。 而本次在我公司的投標價高于其他公司報價的情況下,中標量仍然領先,這充分說明了華銳在技術、產品質量和服務方面的領先優勢。”
把青春奉獻給華銳風電“80后”們無怨無悔
茫茫戈壁,視線的盡頭還是戈壁,松軟貧瘠的黃土密密麻麻鑲嵌著青黑色的石頭,四五級的風就能使這里的能見度降到1米以下,如果不是國家搞西部大開發,不是風電產業飛速發展,又有幾個人愿意在這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