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住內蒙古烏蘭察布地區的高志新(化名)是內蒙古風電飛速發展的見證人,每年回鄉看到越來越多的風機,令他既興奮又迷茫。
以前,高志新所住村中未通電,用電全靠自家買的小型風力發電機,千元左右,2~3米高。現在通了電,小風機不用了,周邊的大風機越建越多,他卻不明白,那么多大風機發的電我們都能用上嗎?
高志新的疑問也成了整個風電行業的疑問,隨著內蒙古風電的極速狂飆,并網與窩電問題始終未得到有效解決,這兩大攔路石令這個風電大區苦惱不已。
風電裝機5年增63倍
日前,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下稱“中電聯”)發布快報稱,截至2011年2月底,內蒙古風電裝機容量為1090萬千瓦,占全國風電裝機容量的33.10%,居全國各省 (區、市)第一位。資料顯示,2005年底內蒙古風電裝機僅為17萬千瓦,短短5年后,這一數字增長到了1090萬千瓦,增幅達6300%以上。
與此同時,內蒙古風電裝機容量還創出了“三連冠”——2008年底,內蒙古在全國率先實現風電裝機容量突破300萬千瓦,占全國風電裝機總容量的 25%,居全國之首;2009年底達500萬千瓦,同時建成了輝騰錫勒、錫林浩特、巴音郭勒和赤峰等多處大型風力發電場,成為我國風電裝機容量最大的省份,被國家確定為“風電三峽”基地。
國家能源局測算,2020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5億千瓦,內蒙古風電裝機更將達到5000萬千瓦以上。
并網難:“4.95萬千瓦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