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機行業的領軍企業在四年高增長后,正陷入現金流捉襟見肘的窘迫期。華銳是代表,退貨是開始
投資于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企業美國超導(Nasdaq:AMSC)股票的投資者也許沒有料到,其手中的美國超導股票會因大洋彼岸的一家中國公司而一夜之間縮水40%。
4月5日,美國能源設備制造商超導公司(下稱美國超導)發布公告稱,3月31日,其最大的客戶中國華銳風電(72.14,-0.45,-0.62%)(601558.SH)拒收美國超導公司貨物,這些1.5兆瓦和3兆瓦風機核心電控組件原定于3月交付。
同時華銳還將對部分合同延期付款,這些合同大約價值5600萬美元。美國超導隨即將2010財年的營收預期從4.4億美元下調至3.55億美元。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超導有四分之三出貨量銷往華銳風電。美國超導股價由此大跌。
隨后的4月12日,一家名為Izard Nobel LLP的律師事務所代表部分投資者在馬薩諸塞州,向美國超導發起了集體訴訟,指責美國超導一直沒有及時披露其與華銳的供貨細節。
作為中國風電市場龍頭企業的華銳風電,甘冒打破良好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大不韙,拒收合同貨品,絕非尋常之舉。
大洋彼岸的這場官司,折射出中國風電行業步入下坡路的現實。以華銳為代表,中國風機行業的領軍企業紛紛陷入現金流捉襟見肘的窘迫期。
存貨多了,現金少了
華銳風電高級副總裁陶剛在接受財新《新世紀(21.38,-0.63,-2.86%)》記者采訪時表示,華銳和美國超導目前仍處于正常的履約狀態,雙方就拒收一事需要繼續溝通。
但市場分析人士不這么看。中金公司4月初發布報告稱,美國超導是華銳重要的合作伙伴,“華銳風電推遲付款凸現出其現金流狀況惡化,這可能是由于風電運營商延期付款所致。華銳風電公布的2010年業績顯示:盡管向供貨商推遲付款,但其經營性現金流仍為人民幣負10億元,為四年來最差。”
華銳風電剛剛登頂全球風機市場占有率第二,其最新發布的2010年年報顯示:2010年營業收入達到人民幣203億元,利潤達到31.7億元,這兩項業績都比2009年增長了48%。
然而這代表的是過去,如今風機市場的整體表現不容樂觀。據中國風能協會統計,對比同期中國風機市場的增長率,2010年中國(不包括臺灣地區)新增安裝風電機組12904臺,裝機容量18927.99MW,年同比增長37.1%。
這個增長率并不低,但放在中國風機市場連續四年翻倍增長的背景之下,增速的驟降讓人感到一絲寒意。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中國風機市場老大的華銳,雖然保持了收入和利潤的增長,現金流卻遭遇挑戰。中金公司指出,華銳2010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是負10億元,而2009年這一數字是正的13.8億元,也就是說,一年之間,華銳的經營性現金流下降了173.6%。
一位長期跟蹤風電行業的分析員對財新《新世紀》記者分析稱,“華銳這么大的負現金流,一半來自應收賬款,一半來自存貨。”
從年報數據來算,華銳2010年存貨周轉率為1.69次/年,應收賬款周轉率為3.15次/年。而根據中信證券(14.22,-0.26,-1.80%)的統計,華銳2007年的存貨周轉率為4.23次/年,應收賬款周轉率為8.18次/年。三年間,這兩項重要的財務指標直線惡化。這是需要投資者警惕的信號。
對此,華銳風電高級副總裁陶剛表示,存貨激增是華銳出于戰略準備的一種安排。
他解釋說,華銳存貨變化主要來自于甘肅酒泉的一個3兆瓦產品線。華銳對該示范項目承擔60%的供貨任務,因為新機型的生產和調試周期比較長,為確保履約能力,華銳提前準備了100多臺3兆瓦的機組以及幾臺5兆瓦機組,單這一項就使華銳2010年存貨量增加20多億元。
2010年華銳中標384兆瓦(采用3兆瓦陸地風電機組)和45兆瓦(采用5兆瓦陸地風電機組)的甘肅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示范項目。
陶剛稱,對示范性的大項目或新機型,提前準備大量庫存是華銳一貫的市場策略,即以強大的供貨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他舉例說,華銳能拿到中國第一個海上風電示范項目——上海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就因為事先在設計、零部件采購和測試上早有準備。
但陶剛的這一解釋并不能讓業界完全釋疑。2010年華銳存貨年末余額為人民幣112億元,比年初余額增加43%。華銳在年報中承認,主要原因是銷售規模擴大,公司原材料和半成品儲備增加。
一位熟悉風電行業的業內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分析說,存貨一般分為產成品和半成品,如果存貨中大量存在半成品,問題就比較大。因為產成品可以很快交付,半成品卻不能。另外如果市場不景氣,客戶要求延遲交貨的話,大量半成品會長期占用資金,進而影響現金流量。
過去數年來,風機市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客戶搶著下訂單。風機廠商在計算訂單時,一般習慣于將中標數與中標并簽訂合同的兩類訂單都計算在內。然而,只有后一種情況,即簽訂合同后,風機廠才能收到預收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