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20年中,風電是所有能源形式中發展最快的。2000年時,全球風電裝機總量僅為17.4吉瓦,但僅10年之后即2010年,全球風電裝機總量已達194.4吉瓦,其中陸上風電功不可沒。隨著風電產業規模的迅速擴張,一方面陸上風電競爭日益激烈,已進入白熱化狀態,另一方面打開了海上風電的廣闊市場。時下,海上風電的發展成為全球風電浪潮的主要推動力。
雖然目前來看,海上風電成本是陸上風電的2-3倍,但這也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在日益降低。而且從風能分布上來講,全球最穩定、最強勁的風多分布于海上,而通常沿海地區是人口密集的城市區,風電生產區和消費區相毗鄰,有利于風電的短距離消費。在很多國家看來,海上風電將成為可再生能源這個大盤子中的潛力股。
美國著名清潔技術市場調查和咨詢機構Pike Research近日發布報告預測,從2011年到2017年,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增長17倍,從當前的4.1吉瓦提高至70.1吉瓦。
就當前而言,歐洲在海上風電領域遙遙領先,不過Pike Research稱,未來10年,中國或可同歐洲同臺競技,一較高下。
歐洲揚起海上風電之帆
作為陸上風電的先驅,歐洲在海上風電領域也走在前列。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歐洲已形成了良好的供應鏈體系,且積累了其他國家和地區不具備的海上風電專業知識。
政策是海上風電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歐洲風能委員會(EWEA)今年初公布的歐盟27國可再生能源行動計劃分析報告指出,歐盟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將達20%,而風能將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約占到歐盟電力總需求的14%。
2010年歐洲新安裝了308臺海上風機,海上風電裝機容量較2009年增加51%,創下歐洲海上風電增長的新紀錄。
英國海上風電市場份額全球近半
英國是歐洲國家中市場化最高的,同時也是對海上風電項目補貼率最高的國家。當前英國海上風電市場占有份額已接近全球份額的半壁江山。Pike Research 預測,到2017年英國海上風電發電能力將達12吉瓦,年復合增長率為42%。
據英國去年遞交給歐盟的可再生能源行動計劃,英國政府計劃在2020年前建成總容量為13吉瓦、約3600座海上風機,為此,英國已開展了3輪海上風電項目招標。這些招標范圍廣泛,既可降低成本又能培養新的市場參與者,同時還為海上風電打造成了一個長遠的可持續發展鏈條。在英國,49吉瓦的海上風電項目尚在審批中,也就意味著1000億美元的潛在投資。
計劃于2012年竣工的London Array海上風電場,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工程裝機容量為1吉瓦,屆時將覆蓋230平方公里的海域。不過,該項目同其他在建或者待建的海上風電項目一樣,正面臨種種挑戰。
據路透社報道,5月9日,英國氣候變化委員會向政府建言,英國應放慢海上風電發展步伐。氣候變化委員會首席執行官大衛·肯尼迪說:“雖然海上風電很有前途,但在未來10年其競爭力還不能同其他可再生能源相媲美,所以政府應該靈活一些,在2020年之后再大幅發展海上風電。”氣候變化委員會的報告還指出,實現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還有更廉價的方式,不一定非要大力發展海上風電。
德國看好海上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