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此次非居民用電價格上調,薛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1.67分/度的上調額未必會全部交給電網公司,很可能分相當一部分來補貼虧損已久的發電企業。“電網和發電兩個環節肯定是要共同考慮的,因為現在發電環節還是虧損很大。”薛靜說。
事實上,薛靜曾分析稱,即使上網電價上調0.1元/度也難以使上述省份煤電廠扭虧。
對于此次局部上調2分/度,企業抱以復雜的心態。
湖南一家發電廠人士曾透露,從湖南省火電廠目前的虧損情況來看,上網電價上調0.14元~0.15元/度才剛剛能實現扭虧,上調2分/度,也許能做到發電不再增加虧損。
對于此次上調,五大電力集團的一位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未表現得過于樂觀。
該人士表示,早前一些媒體關于“電價將要調”的報道已經讓煤炭企業聞風而動,結果電煤價格早于電價調整前就已經快速上升,部分抵消了上網電價提升給發電企業帶來的實惠。
事實上,除了價格調整,發改委已經給出了配套舉措,其中就包括開展重點合同煤價大檢查,對于已發現擅自漲價且拒不服從的企業,將勒令其退回相關多收款項,并繳納相應罰款。
國家電網公司能源研究院高級經濟師白建華告訴記者,由于目前不確定上調電價省份的工業用電量,因此難以計算提價對電網公司貢獻的收入多少。
白建華告訴記者,銷售電價都是由電網企業來收取,但收取后的資金并非都成為電網企業的收入,而是要先支付發電廠的供電費,即上網電價。此外,還要支付國家稅金以及可再生能源基金等,剩下的資金才是電網公司的收入。而這一計算過程一般要到年底才能匯總進行。
上述南方電網公司人士表示,除去白建華所說的各項支出后,肯定所剩無幾。
該人士認為,發電廠將從此次調價中獲得更多補貼。
隸屬于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某發電公司生產發展部相關負責人則一口否定:“銷售電價的事情怎么會和我們發電企業有關?錢是到不了我們這里的。”
發電、電網企業暗戰補貼也從側面折射了眾多電企虧損的窘境。
中電聯援引權威統計數據稱,1~3月份,火電生產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億元,同比下降75.3%;銷售利潤率僅有0.8%,比上年同期下降3.1個百分點。截至3月底,火電企業資產負債率為71.7%,仍處于高位水平。
而根據中電聯的行業統計調查,1~4月份,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五大發電集團火電生產虧損105.7億元。
前述五大電力集團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上網電價的上調還難以扭轉火電企業的虧損和火電行業的成本壓力。
防止拆了東墻補西墻
薛靜曾預測,今年將是自2004年大缺電以來缺電最嚴重的一年,而且還沒有“探底”。保守估計全國供電缺口在3000萬千瓦左右,相當于兩個安徽或三個重慶的發電裝機容量。
而根據國家電網公司營銷部主任蘇勝新的預計,未來兩年電力供需緊張形勢將不斷加劇。預計2012年最大電力缺口約5000萬千瓦,2013年若情況得不到改觀最大電力缺口將超過7000萬千瓦。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對記者表示,此輪調價能夠暫時起到緩解電荒、遏制高耗能產業的作用,但本質上仍需改革電力體制,否則問題仍得不到根本解決,“拆了東墻補西墻,西墻有了問題再拆東墻補,反復的拆補連磚都碎了。”
2009年各地銷售電價曾經歷過一輪調整。當時,發改委經商國家電監會、國家能源局,出臺了電價調整方案,自2009年11月20日起,將全國銷售電價每千瓦時平均提高2.8分。各地區、各行業電價調整標準有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