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國風電市場潛力很大,關鍵是要做好風電的消納工作。一要加強不同地區電力交換的能力,擴大風電消納范圍。二要提高常規能源發電機組的調峰能力,更好地適應風電持續變化的特性,加強儲能設施建設,除必要的抽水蓄能電站外,在城市供熱網絡中配置必要的儲熱設施,這比建設儲電設施要容易得多,合理釋放熱電聯產機組的調峰能力,熱電聯產機組不能以供熱為由不參與電力系統的調節運行。三要加快建立電力市場化運行機制,取消發電量計劃管理制度,通過競爭方式安排各類機組的發電次序,實行由電力供需形成電價的機制,加強智能電網建設,建立電力輔助服務機制,真正形成優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電力管理體制。
美國知名經濟學家、歐盟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顧問Jerem yR ifkin在其《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提出,新能源和互聯網技術的融合將形成新一輪工業革命,這將會引發國際政治和經濟格局的深層次變革。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更是煤炭消費大國,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占到了70%。與任何國家相比,我國面臨的能源問題都是最大的。目前,經濟發達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已經開始了實質性的能源轉型實踐,主要目標是實現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轉變。到2011年底,全球風電裝機容量達到了2 .38億千瓦,風電已成為歐洲國家能源轉型的重要支撐,也是未來能源技術的重要制高點。
總體來看,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對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廣泛共識,更沒有變成積極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共同行動,在實際工作中表現為對風電等新源發展遇到的問題不是積極想辦法解決,而是以種種理由解釋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使風電等新能源發電面臨的制約越來越嚴重。因此,要切實推動風電等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實現能源轉型目標,必須改變這種狀況,制定明確的能源轉型目標和措施,把促進新能源發展變成全民共識和全民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