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出通道不暢也是新能源發展的障礙
另一個阻礙新能源發展的原因是送出通道不暢。
這幾年盡管新能源發展很快,但就比例來講,仍然是一個小數字,風電只占總發電量的2%。就像一個大水池,一條涓涓溪流的漲和落并不會對這個大水池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新能源發的電放在全國這個大水池里不應有多大影響。棄風問題被炒得這么厲害,是因為在局部地區風電比例較高。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理論,說是風電等新能源不能超過本地區發電量的10%,超過了就會影響電網的穩定。我不知道這個數字是怎么來的,是拍腦袋想出來的,還是科學計算出來的?我更傾向于認為這個數字是拍腦袋想出來的。
在歐洲的西班牙、丹麥這些國家,風電比重早就超過20%了,電網不也在很好地運行嗎?內蒙古實際上局部地區風力發電也已經超過了20%~30%。所以,并不是說一定不能高于10%。更大的問題是沒有形成新能源消納的機制。長期以來,大家抱怨的就是不能把內蒙古和河西走廊這些新能源豐富地區的清潔電送出來。
隨著新技術和智能電網的發展,在全國范圍內消納這點新能源應該是不成任何問題的。四川省的發電量有1700多億度,其中水電有1200億度;而火電的上網電價是每度0.49元,水電只有0.228元。今年1—8月,四川省電量外送395億度,相當于減少受電地區煤炭消耗134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760萬噸、煙塵13.23萬噸、灰渣376萬噸,水力發電創造了巨大的價值。
由于今年溪洛渡、向家壩、錦屏及金沙江中游水電站有機組相繼投產,而輸電線路規劃和建設滯后,今年四川、云南有近100億度水電棄水。根據輸電線路建設進度和水電機組投產情況,預計明年棄水將更嚴重,有可能棄水240億度左右,這是巨大的浪費。
究其原因,就是特高壓輸電長期爭論、無人拍板,致使十二五規劃已經過去3年了,而重要的輸電規劃還沒有制定出來,輸電線路應該怎么建定不下來,影響了清潔能源的輸出。如果這個問題能夠解決,中國新能源還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有人把可再生能源的集中式和分布式消納對立起來,其實這兩種方式從來都是相輔相成、因地制宜的。能分布式就地消納當然要提倡分布式,特別是對于可再生能源分散、小型的地方可能更適合分布式發展。但對于甘肅河西走廊、內蒙古這些風力、太陽能資源豐富而電力市場又不大,適合搞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地方,都要就地消納不現實,完全可以為其他地區輸出可再生能源,這些地方就應該搞一些集中式外送的基地。
霧霾嚴重,應適當增加核電比重
我國核電去年只發了980億度電,只占全國發電的1.97%,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字。最多的是法國,要超過80%,美國大概要占16%。我國核電占的比重比世界平均數都要低不少。中國現在一共有17個反應堆在運行。近年中國的核電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到福島核事故的影響,但是可以把壞事變成好事,我們會更加重視核電的安全。大亞灣核電站在深圳生根發芽已經20多年了,一直保持著安全的記錄。大亞灣的核電機組,在同行評比中絕大多數項目都是名列第一。也就是說如果重視安全,制度完備,設備先進,是可以做到核電安全的。
現在霧霾如此嚴重,中國的能源結構中67%是煤,在下一步調整能源結構的過程中應該適當增加核電的比重。核電的發展又會給其他產業帶來一系列進步,也會給企業提供很多商機。
能源問題始終是我們經濟生活中的一個重要話題。過去,胡錦濤同志在聽匯報的時候講過一句話,就是“能源是生活資料,也是生產資料”。無論是家庭生活還是社會運轉都離不開能源。在經濟運行中,如果我們處置得當,能源將是更好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