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
黨的十七大提出,發展海洋產業,構筑現代產業體系。今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強調指出:"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勢產業,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總攬全局,立意高遠,精辟深刻,是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深謀遠慮的重要部署,為豐富深化區域發展戰略、促進科學發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充分體現了對山東工作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全省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把握發展大局,抓住發展機遇,以科學務實、奮發有為、爭創一流的精神狀態,全力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決不辜負胡錦濤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和全省人民的重托。
新起點上的戰略抉擇
《意見》摘要:藍色經濟區是以臨港、涉海、海洋產業發達為特征,以科學開發海洋資源與保護生態環境為導向,以區域優勢產業為特色,以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為前提,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經濟功能區。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資源的開發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海洋經濟日益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把握海洋經濟發展新趨向,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標志著對省情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標志著海洋經濟發展將實現新的突破,標志著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站在新的起點、進入新的階段,意義重大而深遠。
藍色經濟的迅速興起,代表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改革開放以來,山東作為沿海地區能夠實現率先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借臨海之便,借海洋之力。站在新起點上,山東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仍然離不開海洋。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我省就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海上山東”的發展戰略,并把它與黃河三角洲開發并列為兩大跨世紀工程。再往前推,自改革開放以來,山東歷屆省委、省政府一直都在探索并提出適合當時省情的經濟發展戰略:從“東西結合、共同發展”,到“重點突破、梯次推進”,從實施“東部突破煙臺、中部突破濟南、西部突破菏澤”戰略到規劃建設“一群一圈一帶”(山東半島城市群、省會城市群經濟圈、魯南經濟帶),從“五大板塊”到“一體兩翼”和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再到現在提出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形成“一區三帶”發展新格局,山東探索發展戰略與合理布局的腳步從未停止,且思路愈加清晰,愈加深化。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侯英民認為,雖然借力海洋、沿海先行,以沿海帶動內陸,始終是我省這些年來推動區域共同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但如此明確地把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上升到全局戰略的高度,在我省還是首次。打造半島藍色經濟區,是在新的發展階段上提出的全新戰略構想,內涵更豐富,要求更高,必須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視角來認識。
隨著海洋世紀的到來,以海洋經濟為主導的藍色經濟正越來越成為新世紀發展的制高點,成為帶動一個國家和地區發展的強大引擎,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文化在新起點上實現新跨越的主導力量。
省發改委副主任王樹理指出,從“海上山東”到“海洋經濟”,我省依托海洋科技帶動海洋開發的深度和力度不斷增強,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港口、臨港產業、區域經濟互動融合,帶動沿海地區人口、產業、城市要素不斷提高的新格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為山東區域經濟發展迎來了新契機。
而從制約的角度來看,正如山東社科院副院長鄭貴斌所言:由于人口、資源、土地、環境等壓力越來越大,走向海洋,向大海要資源、要空間,也是山東省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以海洋為主體的藍色經濟外接國際市場,內連遼闊腹地,具有極強的牽引和帶動作用。在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韓立民教授看來,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使全省“一體兩翼”和海洋經濟發展戰略找到了一個有力的抓手,這一戰略構想,不僅能充分發揮我省海陸兼備、區位優越、資源豐富、產業基礎好、海洋科教實力雄厚的綜合優勢,還使山東半島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中獲得一個清晰定位,它以海陸統籌發展模式推進山東半島開發開放,進而帶動全省發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創新實踐。這一戰略,搭建起了山東發展的全新坐標系,將山東推向了又一個極富前瞻意義的發展平臺,它是對我省發展歷史的有機延續,更是對全省發展水平的一次全力提升。通過率先探索發展藍色經濟的新模式、新途徑,還可以為全國加快發展藍色經濟起示范和引領作用。
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院長黃少安教授認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作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區域,不僅將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而且創造較高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這也將成為山東把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彩練舞得更好更快的不竭動力。
記者旁白:在新的發展階段,必須有新的發展戰略作統領。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戰略構想的提出,是我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成果,標志著對省情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也是近年來山東發展戰略思路的深化和升華。這一戰略,不僅為山東樹立了一個新的發展思路,而且為今后山東乃至全國區域經濟發展增加了一個新的強有力的引擎,是我們實現經濟文化強省目標的重要支撐,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