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由于人們對全球氣候變暖和能源安全的關注,以及礦物燃料發電的成本越來越高,近年來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加大了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廣東省海外價格信息采集分析中心搜集了世界各國有關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源和地熱能發電以及利用生物燃料的情況,現摘要刊發,供參考。
一、風力
風力是可再生能源中的一個令人矚目的成功案例。過去十年來,隨著風電場在世界各地迅速出現,風力發電的成本已大大降低。
據國際能源署的報告,1980年,風力發電的成本為每度電80美分;到了1991年,其成本僅為10美分。現在,最好的近岸風力電場的生產成本已經下跌至每度電3至4美分,但更多的是在6至9美分(未計補貼),已接近燃煤發電的成本。事實上,風力發電成本正在接近一個關鍵點,如果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的話,電場無需補貼也能贏利。目前美國的補貼標準是每度電1.9美分。
美國能源情報署的結論是,如果考慮到其他方面的開支,使用風力的新型發電廠和使用其他傳統燃料如核能、煤和天然氣的發電廠在成本方面并無太大差異。情報署在2006年的一份報告中說,到2015年,風力發電廠的發電成本將能降至每度電5.58美分,與之相對的是天然氣5.25美分,煤炭5.31美分,核能5.93美分。報告沒有提供數字說明他們對環境的不同影響。
許多因素降低了風力發電的成本。首先,風輪機所用的材料有所改進,現在的渦輪更大、更高效,轉子直徑達125米,而上世紀70年代只有10米。其次,風電場的融資成本也降低了,因為金融市場對投資風險不像以前那么擔心了。第三,政府也在大力推動風電的發展。德國政府自八十年代末以來一直為風電場的建造者提供補貼,并要求公共事業企業高價購買以可再生能源生產的電。美國對可再生能源公司將實行稅收減免的聯邦《生產稅抵減法案》予以延期,激發風能發電企業的空前發展,各州也紛紛制定了可再生能源采購目標。據美國風能協會報告,2006年全美的風力發電量增加27%,預計2007年度風力發電量還將增長26%。
風電的發展也面臨一些障礙。選址、風速和資金成本等因素極大影響著風力發電成本。只有風力條件最好的地方才能保證每度電的成本在3至4美分。在一些風力不足的地方,成本仍高達20美分。與此同時,美國過去幾年渦輪的短缺和美元走軟也增加了建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