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環保產業確定高效節能產業、先進環保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三大發展方向
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要達到2100萬千瓦以上
風電行業確定實施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制
7月20日,國務院正式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下稱《規劃》),目標要求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年均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左右。到2020年,力爭使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
對比2010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此次《規劃》“目標”更具體,“行動”更明確,“政策”也更完善。
“簡單的來說,這次發布的《規劃》,就是《決定》主要內容的深化和細化。它對今后5年我們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一個比較具體化的部署和安排,也使得《決定》所提出的七個產業領域的重點發展方向能夠得到更好的貫徹落實。”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中國政府網對《規劃》作出解讀時表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煥波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發展七大戰略新興產業,是我國政府審時度勢,從全球經濟發展趨勢,我國經濟發展需要出發,在產業層面做出的科學決策。《規劃》的出臺,為“十二五”期間乃至“十三五”期間的產業實現良性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節能環保產業位列首位
節能環保產業位列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首位,表明國家對于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視。“《規劃》中環保產業的治理范疇并沒有超出原有的治理范圍。但是《規劃》突出了發展環保服務業以及先進環保技術裝備的思路。”國泰君安證券王威認為。
總體來看,《規劃》提出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高效節能產業、先進環保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是節能環保產業主要的三大發展方向,本報記者注意到《規劃》還針對每個方向提出了具體的發展路線。
在高效節能產業方面,主要強調了要發展節能鍋爐、節能電器、建筑節能、節能交通工具等領域。要求到2015年,重大節能技術裝備得到推廣應用,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的節能服務業銷售額年均增長30%以上。